2024年,“八一”。
當歷史的指針又閃亮地指向這個神圣的日子,光榮與夢想書寫在安徽大地。
“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發揮雙擁工作聯系軍地軍民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省扎實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推動雙擁光榮傳統在江淮大地薪火相傳。
安徽是紅色底蘊豐厚的熱土。軍愛民、民擁軍的雙擁光榮傳統,在江淮大地上歷歲月滄桑而不變,經時代變遷而彌堅。
尊崇氛圍更濃 尊崇成色更足
數字賦能推動安徽退役軍人優待工作跑出加速度。
“手持‘皖美擁軍碼’,就餐能打折,加油還可享受優惠!真暖心!”馬鞍山市退役軍人李斌說。
去年8月,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4家優待證制發銀行,共同打造數字化退役軍人優待平臺“皖美擁軍碼”,整合餐飲、購物、旅游、住宿等社會優質資源,為全國范圍內的退役軍人和“三屬”提供“碼”上便捷生活服務。目前已有近6000家商戶匯聚“皖美擁軍碼”平臺。
感受到數字化便捷體驗的還有退役士兵胡熙廷。“歡迎你們回家!請先下載‘安徽老兵’App,填寫相關信息。”在安慶市宜秀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胡熙廷在工作人員指導下,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退役報到、戶口登記、社保轉移等線上線下事項辦理,“沒想到現在信息化程度這么高,非常便捷!”他感嘆道。
省退役軍人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省廳開發建成了集退役報到、戶口登記、社保關系轉移等12項服務內容于一體的軍人退役“一件事”線上服務系統和“安徽老兵”App,全省1.97萬個服務中心(站)、408個“軍人驛站”位置信息“一掌收納”。
黨的十八大以來,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始終把不斷滿足退役軍人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公平充分地保障退役軍人的待遇。
“我們加快全省退役軍人工作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推動工作從‘有’向‘優’提升,聚力打造‘皖美尊崇’品牌。”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負責同志說。
讓軍人職業受尊崇,讓軍人軍屬得實惠。現在,全國退役軍人和“三屬”持優待證來安徽免費乘坐市內公交、地鐵在全省范圍內實現全覆蓋,已有15個市實現刷優待證乘坐市內公交播報專屬語音提示;黃山、九華山等近200個A級景區持證享受門票減免優待。
全省各地隆重舉行新兵歡送儀式、入伍儀式,為新兵家庭懸掛光榮牌、拍攝全家福;廣泛設立軍人立功受獎“榮譽墻”和“光榮榜”,積極開展“立功受獎送喜報”活動;“軍人依法優先”覆蓋了所有的公共服務領域;制定出臺《安徽省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目錄清單》……我省積極構建全周期、全方位、全社會的尊崇格局,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
軍地聯系緊密 雙擁共建添彩
近日,淮南市最美擁軍人物工作室牌匾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最美擁軍人物工作室是開展國防知識教育、軍事教育課程培訓、軍事訓練活動的專用場所。淮南市將依托該工作室展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變化、新成就,宣傳兵役法、國防法、國防教育法,舉辦知識競賽、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活動,進一步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和擁軍活動向系統化、常態化縱深發展。
全民國防教育是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人民軍隊的基礎性工程,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全民國防意識的有效途徑。
國無防不立,善教得民心。如今,在我省,越來越多的退役軍人走進校園,與學校、家庭、社會各界力量共育共管,讓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國防教育熏陶。
安慶市注重發揮身邊典型、英雄模范退役軍人作用,著力打造“身邊課堂”“先進課堂”“紅色課堂”三個課堂,助力國防教育;安徽潛山野寨中學今年有51名學生被軍校錄取;黃山市特聘“兵王”王忠心等30多名退役軍人為國防教育宣傳大使,弘揚愛國精神;合肥市充分挖掘淠河路、延喬路的“英雄路”紅色資源優勢,聘請退役軍人老英模、老黨員擔任編外“輔導員”,定期走進學校,講好革命英雄事跡……
如今,我省深化軍地軍民聯系,雙擁共建活動更加豐富。
安徽不臨海,但支持海軍發展始終“在線”。2022年,唯一一艘以長三角省份命名的大型水面艦艇“安徽艦”下水試訓。“安徽艦入列為我省與海軍部隊共建交流搭建了新平臺,激發了全省人民的愛國擁軍熱情。”省雙擁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人民始終把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與海軍部隊廣泛開展城艦共建活動,堅定當好部隊建設的堅強后盾。
如今,以我省及相關市(縣)、山川湖泊命名的海軍艦艇達19艘,拓展了我省擁軍領域,擁軍工作“從內陸走向深藍”。各市結合海軍節,扎實推進“城艦共建”活動,邀請艦艇官兵到所在城市開展“我的家鄉我的艦”互訪活動。
聚焦急難愁盼 緊貼所需服務
退役軍人是寶貴的人力人才資源。我省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優化服務供給,促進退役軍人更高質量就業、成功創業。
在全國率先推開跨省異地技能培訓工作。去年9月28日,由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牽頭,滬蘇浙皖四省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長三角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跨省異地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實現了退役軍人跨省異地技能培訓機構及項目共享共用。
目前,長三角地區67個培訓機構、282個培訓項目實現一體共享。
——創業扶持力度加碼。全省累計建立各類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園地758家,其中省級園地96家,實現省、市、縣全覆蓋。
——就業渠道不斷拓寬。我省積極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民營企業服務月,常態化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活動,全省累計舉辦招聘會302場,提供就業崗位28.7萬個。
——安徽公共招聘網開設退役軍人專區,2003家上線單位提供就業崗位4.68萬余個,促進供需信息有效對接。
我省始終把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
“直通車”安置、陽光安置、零待安置期、功臣模范和邊遠艱苦地區等分配安置……如今在安徽,轉業軍官安置到公務員崗位比例達98%,退役士兵安置事業單位比例超80%。
軍人以身許國,社會尊崇其家。我省在服務好官兵“后路、后院、后代”的基礎上,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擁軍優屬更加有力。
今年上半年,我省各地與邊海防官兵家庭和在鄉老復員軍人開展常態化聯系服務;組織雙擁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兩新”組織與現役軍人家庭建立結對聯系,開展“崇軍護院”活動;組織開展“擁軍旅行團”活動,組織全國榮譽軍人軍屬代表“來徽州、上春山”免費旅游參觀。
近年來,我省各級雙擁部門積極探索推進創新舉措。合肥市將高學歷、高職稱隨軍家屬納入人才引進范圍,不占隨軍家屬調動指標,拓寬渠道解決了隨軍家屬調動慢、調動難的問題;池州市每年由市、縣拿出部分事業編制,專門用于未就業隨軍家屬定向招錄……
軍民團結一心 共敘魚水情深
服務部隊備戰打仗,是雙擁創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推車”是安徽軍供系統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傳統而打造的軍供品牌。為更好服務部隊備戰打仗,我省軍地發揮雙擁優勢,積極探索新時代軍供站跨區域保障,“小推車”推向了新時代。
用心服務練兵備戰,讓打贏有信心。我省在全國率先推進軍供站改制和標準化建設,著力構建跨區聯動、優勢互補、一體保障大軍供格局。完善擁軍支前工作機制,真正做到部隊訓練到哪里,后勤保障就跟進到哪里。
“加強軍供站正規化建設,以更高的標準,全力推進新時代軍供服務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雙擁處負責人說,當前,全省已經形成了地方大力支持部隊建設、改革和備戰,部隊積極參加和支援經濟社會建設的良好局面。
6月上旬,宣城市宣州區人武部領導再次來到溪口鎮中心小學捐贈圖書。10余位受資助學生接過一摞摞圖書,很是開心。溪口鎮地處該區南部大山深處,是區人武部的幫扶點。近年來,他們積極開展“一幫一、親上親”助學活動,助力山區兒童茁壯成長。
駐皖部隊某部將休寧縣板橋鄉革命老區作為幫扶對象,由駐軍部隊牽頭,駐黃山市所屬部隊共同參與,累計投入1500多萬元,著力開展支柱產業扶持、精神文明創建、信息科技致富、基礎教育幫扶、基礎設施援建、衛生醫療援助等“六項援建行動”。
在駐軍部隊的支持下,板橋村立足高山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泉水魚養殖和鄉村旅游產業,村內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村級集體經濟日益壯大,村民收入不斷提高。
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今年6月以來,我省多地遭遇洪澇災害,駐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挺身而出、沖鋒在前,積極參與抗洪搶險救災工作,譜寫新時代軍愛民的英雄贊歌。
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97年來從勝利走向勝利,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初心,始終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
(朱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