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過去的十年,安徽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長8.9%,居全國第3位。2023年,全省規上工業營收突破5萬億元,躍居全國第7、中西部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711戶、居全國第6位;全部工業增加值1.4萬億元、居全國第10位,邁入全國工業大省行列。
今年1-5月,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增速高于全國2.1個百分點、位居十個工業大省第3位。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連續28個月保持18%以上增長。
制造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基礎,其發展關乎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局。近年來,安徽深入實施制造強省戰略,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成功實現從傳統農業大省到新興制造大省的歷史性跨越。
安徽制造業高速增長的“密碼”究竟是什么?
新躍升
先進制造業聚鏈成群
今年5月,汽車“皖軍”亮相北京車展,彰顯了我省汽車產業硬實力。
2024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安徽主題日活動(攝影:張毅璞 朱曉桐)
汽車產業是安徽省的“首位產業”,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安徽正一路“疾馳”。汽車產業需要多種創新技術融合發展,更離不開高效協同的產業生態體系支撐。近年來,安徽健全“整零”協同機制,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推動安徽加快向新能源汽車強省邁進。
今年1-5月,全省汽車產量120萬輛、增長45.4%,其中新能源汽車46.7萬輛、增長76.5%,產量均居全國第2位。
不僅汽車產業集群成勢,安徽光儲產業也已“舞動”光鏈。安徽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光伏玻璃產量占全國1/2以上、逆變器產量占全國1/3、組件產量占全國1/4左右,2023年光伏制造業實現營收2967.4億元、居全國第3位;今年1-5月,光伏玻璃、電池片產量分別增長23.7%、86.4%。
突出“芯屏”聯動,安徽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顯示面板產能約占全國17%、全球10%,集成電路產業從無到有、由弱漸強,晶合集成晶圓代工營收居全球第9位、全國第3位。
安徽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安徽制造業產業能級不斷實現新躍升,聚焦打造“4433”萬千億產業,推動先進制造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累計培育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0個。2023年裝備制造業營收1.19萬億元、居全國第6位。家電"四大件"產量近1億臺、居全國第2位。
新能源產業燕龍基光伏材料生產車間(圖片:劉玉才)
新優勢
智改數轉賦能高質量發展
走進位于安徽阜陽界首市的天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潔凈的車間里,工人點擊著數控面板,機器高效運轉,生產出一卷卷鋰電池隔膜。
該公司負責人胡偉介紹,近年來公司進行數字化轉型,之前一個班次需要40人,現在自動化程度提高,只需要32個人就能勝任工作。
近年來,安徽開展“數字領航”、數字化普及、“行業大腦”培育等數字化轉型“十大工程”,形成數字化轉型新格局,累計完成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1.17萬家、占“三年重點行業規上企業改造全覆蓋”目標的58.58%,1.9萬家企業啟動數字化轉型、占全部規上企業的95.94%,打造“一區一業一樣板”省級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45個。
安徽還培育世界“燈塔工廠”5家、居全國第3位,國家級5G工廠19個、居全國第4位,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3家、居全國第5位。
安徽還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綠色工廠評價,累計培育國家綠色工廠240家、居全國第6位,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2家、居全國第4位。
新突破
創新驅動“點石成金”
安徽制造業頻現亮點,背后彰顯了持續增強的創新動能。
近年來。安徽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組織開展以“揭榜掛帥”機制為主的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近3年23項技術成果打破國外壟斷。
安徽還在全國率先整合出臺“三首”政策,截至2023年底累計培育“三首”產品1541項,其中2023年36項填補國內空白。今年以來,已評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156項,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自主供應能力17項。
安徽還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達到3個、并列全國第1位,爭創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44家、居全國第6位。
安徽省“專精特新”專板開板 首批106家企業入板
新活力
市場主體“有求必應”
“建議用‘汽車文化大草坪’替代老船廠原規劃的中央綠軸,以歷史老爺車、現代燃油車、未來新能源車為軸,打造市場化汽車文化交流中心。”在蕪湖市第101期暢聊早餐會上,安徽智侒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珺建言。
當天,“老船廠?智慧港”項目承建方蕪湖濱江文旅公司立即與王珺進行商談,將相關建議納入老船廠建設規劃,目前項目已進入動工階段。
目前,蕪湖創新舉辦100余場暢聊早餐會,700余位企業家及有關方面代表先后受邀與市領導“邊吃邊聊”,在親清的政商氛圍中,500余件涉企事項被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這也是安徽不斷打造“親商”這張名片的一個縮影。
為了讓市場主體迸發新活力,安徽推動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家懇談會,帶動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召開懇談會(座談會)2350次,解決企業問題訴求12547個。2023年,全省民營企業222.2萬戶、增長11.3%;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60.7%的GDP、59.5%的稅收、74.1%的發明專利授權量、8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92.8%的企業數量。
大力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倍增行動,建立健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854戶,實現“一二三”產全覆蓋;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599戶、居全國第8位,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11個、并列全國第1位。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組織開展政策入企、金融惠企、人才培育、管理提升、清理拖欠、線上服務等“益企賦能”十大行動、累計為3萬多家企業清償被拖欠賬款186.1億元,實現納入國家臺賬管理的拖欠企業無分歧賬款清償率100%、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投訴化解率100%。
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馮克金表示,今年,安徽將大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同時,安徽將突出融合集群,奮力在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體系上求突破。堅持改造升級傳統產業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并重,以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為牽引,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