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火焰在掌中升騰的奇妙體驗,探索咖啡是怎么制作出來的,了解機器人背后的秘密……今年暑假在雨山區舉辦的夏令營,這些愿望都在實現。暑期一到,雨山區各個社區紛紛啟動“官方帶娃”服務,開設豐富多彩的暑期夏令營,為轄區居民的孩子們提供增長見識、鍛煉能力的平臺,解決家長后顧之憂,讓孩子度過一個開心、安全的假期。
夏令營里科技感滿滿
“大家猜猜,我的手是什么感覺?這又是什么原理呢?”在鵲橋社區的“雨潤童心”暑期托管夏令營課堂上,只見科普老師在水盆里舀起一堆氣泡,點燃后升騰起一團火焰,眨眼工夫火焰又消失在手心。
“老師,手會不會很燙呀?”“老師,火焰為什么會把泡泡點燃呢?”在一番討論后,科普老師向孩子們介紹了科學原理——原來氣泡里含有丁烷氣體,點燃的只是那些帶有丁烷氣體的氣泡,洗潔精的水溶液則對手形成了保護膜,使手不會被燒傷。
在老師的鼓勵下,小朋友們先后上臺嘗試了“火焰掌”,切身感受了一把科技的魅力。“小朋友們不要貿然模仿,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才可以嘗試哦!”活動結束后,科普老師不忘向孩子們叮囑道。
“科學實驗秀”只是夏令營多彩課堂的一部分。從“邏輯思維”到“自然科學”,從 “樂高編程”到“科普講座”……夏令營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一個近距離“玩科學學科學”的平臺,將枯燥的科學知識變成有意思的互動體驗,讓孩子們通過科技館夏令營愛上科學,走近科學。
“這樣的創意課程太有意思了!”在煙墩山社區,孩子們在大學生志愿者的指導下,動手DIY了一只只仿生機械蝴蝶。從準備材料到組裝機械結構,再到調整翅膀的角度,孩子們在動手過程中體驗科技的奧秘。
“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通過夏令營的課程愛上科學,走近科學。”煙墩山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的科普活動和創意課程不僅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孩子在玩中學,有益于健康成長。
夏令營活動解除家長后顧之憂
在山南社區,89歲的“五老”湛秀琴的書法課一直是社區里的明星課程,這位在社區教了19年的書法老師堅持給孩子們教授毛筆和硬筆書法。
五年級的吳紫鈺連續兩年跟著湛秀琴學寫字,她說:“在夏令營學習后,我寫的字變好看了,還參加戶外活動,認識了新的朋友,我喜歡參加夏令營活動。”
孩子的喜歡讓不少家長感到欣慰,“官方帶娃”獲得了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女兒放暑假一個人在家,老人沒法帶,父母上班又忙,當時可著急了。”市民伍偉的女兒今年剛上一年級,在考察了一番后,伍偉決定送女兒報名參加暑期夏令營。
讓家長更放心的是,公益暑期夏令營的課程設置豐富多彩,孩子們可以在不同的活動中學習新的技能。
在翠湖社區的“弘揚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經典”夏令營活動中,傳統戲曲文化引發了孩子們的興趣,一場場馬鞍山“非遺文化”講座,一段段戲曲唱腔、身段教育培訓,一個個傳統文化手工制作,讓孩子們能夠切身感受和體驗戲曲藝術的魅力,在活動中增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欣賞。
“我們提倡各夏令營組織單位利用轄區資源設置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以滿足孩子們多樣化、個性化發展需求。”雨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暑期夏令營的舉辦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接下來,還將在注重孩子們樂趣和興趣的前提下,增加課外文藝類、實踐類、體育類活動,設置更多腦力體力相結合的課程,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團隊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讓孩子們得到全面發展。
文圖/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肖一敏 畢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