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泰爾重工數字化車間,自動焊接線、人機協助式裝配線等一系列高端裝備令人目不暇接,工廠智慧化生產場景隨處可見。
以超重載型聯軸器靜態試驗臺系統為例,該系統由兩臺液壓缸組合而成,一臺液壓缸產生推力,另外一臺產生拉力,兩臺液壓缸工作的時候產生扭矩,其作用在聯軸器上可做相應的實驗。該系統的扭矩加載能力可達12000千牛米,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亞洲第一大靜態試驗設備。
“近年來,企業智能工廠建設成果豐碩,畝均營收從408萬元提升至554萬元,增長35.8%,先后獲得省智能工廠、市智能制造標桿示范等榮譽。”泰爾重工相關負責人激動地說道。
泰爾重工只是我市企業數字賦能制造業發展的縮影。
工業,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經濟的“命脈”、經濟發展的“脊梁”。去年,我市榮獲全國先進制造業城市60強,成功入選國家“千兆城市”;馬鋼獲評國家級“數字領航企業”;馬鋼股份、山鷹國際2家企業獲得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認定……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我市向“數”而行的改革實踐。
作為沿江重要工業城市,制造業是馬鞍山的立市之本。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以制造業為“綱”,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數字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戰略方向的律動,足以帶動長期而巨大的連鎖反應。發展戰略的調整優化,不僅會影響整個區域經濟的未來發展路徑,更足以改變其在城市競爭中的格局。“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改造是建設制造強市最現實、最緊迫的任務。”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以強企業、強行業、強鏈條、強區域為重點,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
向“數”而行,發力智能制造。我市創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看樣學樣”模式,編制十大重點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梳理49家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開展“一區一業一樣板”試點示范;實施“數字領航”鏈接工程,支持龍頭骨干企業打造智能制造行業標桿,創建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爭創“燈塔工廠”,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同時,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建設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向其所在行業、產業鏈的企業輸出數字化服務。
目前,我市累計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7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12個,獲批省級“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項目”企業12家,省級智能工廠數18家、數字化車間數72家。今年,我市將力爭培育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5個、工業互聯網平臺5個,并支持優質企業爭創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優秀場景,打造一兩家市級智能制造標桿示范。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唐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