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區路網體系專項規劃出爐
加強與南京、蕪湖路網銜接
日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馬鞍山市城區路網體系專項規劃暨重點地段交通詳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批后公示。此前,該《規劃》已獲得市人民政府批復。
該規劃范圍為馬鞍山市主城區、當涂縣城及經開區南區部分區域,總面積約456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區為重點規劃范圍,面積約353平方公里。《規劃》實施后將暢通“大動脈”,完善“微循環”,進一步優化路網布局,加強跨區域交通聯系。
主城區建設6條快速路
新增8處高速出入口
基于馬鞍山市沿江帶狀城市與方格網式典型路網的基礎特征,結合城市自身獨特的山水城林產布局結構,《規劃》將構建“外暢內達、組團快聯、中心保護、服務產業”的干線路網格局。未來可實現中心城區10分鐘內可以進入快速路網;15分鐘內可以抵達高速公路收費站。
《規劃》實施后,將優化干線路網布局,在規劃范圍內整體形成“三橫三縱一聯”快速路網,“二十五橫十九縱”主干路網。其中,主城區規劃形成“三橫三縱”快速路網,“十七橫十四縱”主干路網。
主城區“三橫三縱”快速路網分別為:葛羊路-銀杏大道、九華路、明珠路“三橫”,天門大道、慈湖河路-江東大道、泰山大道“三縱”。按照《規劃》,快速路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支撐城市發展總體格局和對外通道聯系。
為提升節點轉換能力,規劃范圍內共布局高速出入口13處,其中新增8處;共布局“快-快”立交12處;主城區范圍內布局“快-主”立交42處,采用菱形立交形式,其中5處重要節點的主要方向增設轉向匝道;“主-主”立交13處采用菱形立交形式。
加強與南京、蕪湖路網銜接
分類實現路網功能
《規劃》加強了跨區域交通聯系,進一步強化了馬鞍山北向、東向與南京路網的一體化銜接,南向與蕪湖路網的一體化銜接。
就對接南京路網而言,《規劃》采取“局部密接、外圍暢聯”的方式,強化北向、東向與南京路網的一體化銜接,寧馬跨界銜接干線通道(滬武高速以北)共8條,其中現狀4條,規劃4條。未來,“馬鞍山慈湖河路-南京麗水大街”“馬鞍山慈湖河輔路-南京景明大街”“皖S205-南京寧陸公路”“馬鞍山機場高速-南京機場高速”將實現有效銜接。
就加強與蕪湖路網銜接來說,采取“連綿發展、多路密接”的方式,強化南向與蕪湖路網的一體化銜接,馬蕪跨界銜接道路共13條,其中現狀8條,規劃5條。未來,“馬鞍山金珠路南延-蕪湖銀湖北路”等多條道路也將實現暢聯。
作為沿江城市,長江東岸規劃形成“一主一輔”的貫通性濱江道路體系;為滿足貨運需求,中心城區范圍內規劃形成“兩橫一縱”高速公路通道、“兩橫三縱”貨運主通道,以及其他輔助貨運通道;景觀道路方面,規劃構建以3條門戶型景觀大道、7條山水景觀大道為主體,以慢行景觀環道為補充的景觀道路網絡。
《規劃》還將分類實現路網功能。規劃形成中心城區與各組團之間的“多廊道、差異化”干路網連通體系。其中,向山組團采取“連綿發展、多路密接”的方式;濮塘組團采取“衛星組團、干路銜接”的方式;當涂縣城采取“市縣一體、同城發展”的方式。
近期打通9條斷頭路
提升3條重要干路
《規劃》明確,近期至2030年,將結合馬鞍山市現狀交通問題和城市建設需要,面向干線路網體系,重點開展“93864”建設工程,分別完成9條斷頭路打通工程,3條重要干路提升工程,8條主干路網建設工程,完善6片片區路網和4條快速環線工程。
其中,9條斷頭路打通工程分別為:沿江大道、林里路/葛羊路、華山路北延、團旗山路、華山路、雨山路、印山路、梅山路西延、梅山路東延、超山路、雨翠路、秀山大道,新建里程10.4千米;3條重要干路提升改造工程分別為江東大道、湖南東路、采石河路,改造里程14.7千米。
為此,《規劃》還提出了馬鞍山干線路網體系建設的“兩步走”戰略。
至“十五五”中期(2027年),優先打通9條斷頭路,完成江東大道、湖南路、采石河路的提升改造,電業路、韶山路-獨山路、金山湖路等主干路建設,并結合過江通道項目完成快速路南環(明珠路)、北環(葛羊路)建設,推進G205快速化改造工程。
至“十五五”末(2030年),陸續完成主干路網建設工程(其余5條)、快速環線工程,并與片區開發同步完善路網。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彭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