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馬鞍山活力值更加拉滿:寧馬城際全線鋪軌,融入南京都市圈蹄穩步疾;園區建設如火如荼,大項目、好項目次第落地開花;毗鄰地區合作走深走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邁出新步伐。
作為一座“左右逢源”“剛柔并濟”的開放之城,近年來,馬鞍山以改革促進開放聯動高水平。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每年招引億元以上項目400多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優化營商環境考核持續位居全省前列……
改革不停歇,開放不止步。馬鞍山趁勢起步,活力迸發。
深化合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漸入佳境
6月下旬,位于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以下簡稱寧馬新型功能區)的安徽凱必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著生產設備。
安徽凱必芯半導體有限公司是無錫凱必特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在寧馬新型功能區設立的總部及生產基地,總投資1億元,將研發生產半導體級真空閥門及高端加熱部件等產品。
公司生產部經理謝燕偉介紹,今年4月份,公司正式進駐馬鞍山,目前日產量在100套到150套之間,今年預計實現年產值7000萬元,而隨著產能的釋放,明年產值預計將提升50%。
在寧馬新型功能區,像凱必芯半導體有限公司這樣的滬蘇浙企業還有很多。
寧馬新型功能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功能區省外投資項目中,有三分之二來自滬蘇浙,其中一半來自南京。
體制機制協同是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內生特點。2024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指出,要聚焦一體化發展制度保障,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
我市與南京市、上海市長寧區和普陀區簽訂跨界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推動各縣區、開發園區分別與滬蘇浙城市縣區、開發園區簽訂合作協議,分層次開展城市、城區、園區合作。
同時,我市聚焦重點領域,做好與滬蘇浙的結合、嵌入、銜接。搭建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產業合作園區、“研發飛地”等對接合作平臺,加快融入長三角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每年招引的億元以上項目超過六成來自滬蘇浙,累計設立21個“研發飛地”、68個“雙招雙引”和人才工作站,所有縣區、園區與滬蘇浙園區合作全覆蓋。
除了產業領域,我市與長三角城市在科技創新、生態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協作也沒有落下。
聚焦科技創新,我市成為安徽省唯一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試點城市;組建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馬鞍山創新服務驛站。
聚焦生態保護,聯合開展長江大保護,強化共有流域生態保護力度,加大防護林建設與濕地資源保護修復,筑牢長三角綠色生態屏障。
聚焦公共服務,我市與南京市、上海市長寧區簽訂養老服務合作協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開展“寧鎮揚馬”旅游聯合營銷。與長三角知名醫院開展合作,建成長三角名醫工作室27個。
雙向奔赴 寧馬同城提檔加速
6月下旬,寧馬城際鐵路省界至慈湖站段,40多名工人正在鋪軌施工現場作業,拼裝、并軌、綁扎鋼筋、立模板……經過試鋪軌施工后,寧馬城際鐵路全線正式鋪軌。
寧馬城際鐵路,一頭連著馬鞍山,一頭連著南京。建成后,兩市中心城區僅需30分鐘即可實現互通互達。
南京、馬鞍山唇齒相依。在短視頻平臺,去年有兩張圖片讓人印象深刻。一張是馬鞍山市民拍攝到了40多公里外的南京紫峰大廈,另一張是南京市民拍攝到了馬鞍山金鷹。網友們無不感嘆,馬鞍山和南京空間距離太近了。
不僅僅是距離近,馬鞍山與南京的互動也很頻繁。規劃方面,兩市簽訂《南京都市圈規劃合作框架協議》;我市與南京市共同完成《寧馬一體化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寧馬交通一體化對接通道及中心城區重要交通干道系統用地預控研究》,并將相關成果納入兩市國土空間規劃。
毗鄰合作方面。實現寧馬所有毗鄰片區跨界一體化發展全覆蓋。一體化供水、警務合作、跨界醫聯體等十多個兩地共建共享共治項目實體化運營。
生態環保方面。開展長江岸線綜合治理,我市與南京市簽訂森林防火、交界水域采砂聯防聯控合作協議,以及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協作共管協議。
公共服務方面。開通馬鞍山至南京7條跨省公交專線,建成使用寧和公交換乘中心等公交樞紐;推動寧馬各類學校結對共建,推動全市各醫療機構與長三角知名醫院開展合作。
2023年,馬鞍山市黨政代表團兩次赴南京學習考察。
2024年,馬鞍山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步伐更加堅定,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內容包括干部能力提升、產業協同、科創人才、規劃對接和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六個方面。
企聲響應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長三角企業為什么來馬鞍山?營商環境起著關鍵作用。因此,也有人說,拼經濟,拼的就是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口號,它體現在“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辦事效率上,蘊含在一個個草根創業的勵志故事里。
安徽新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和縣一家大型蔬菜育苗企業。因急需資金購買育苗所用的生產資料,該企業希望農業部門幫助解決資金周轉問題。這一訴求被快速交辦,和縣農業農村局立即到企業了解情況,同時與各大銀行對接,最終幫助企業在和縣農商行香泉支行辦理了抵押貸款。“對接效率非常高,我們的需求第一時間得到了解決!”公司經理嚴乾元稱贊道。
202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企聲響應”專項行動,全力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促發展。通過創新性整合線上線下各層面、各平臺、各渠道,建立快辦快結工作機制,實現了“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
截至6月中旬,“企聲響應”專項行動已辦理政策服務、要素保障、市場開拓等企業訴求600余項,提升了企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安徽宇邦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是和縣重點招商引資企業,同時也是這家企業“走”出蘇州總部、在外投資新建的第一個生產基地。針對企業需要在7月初送電的問題,今年2月,馬鞍山市委市政府將其列入“采石會客廳”民營企業家懇談會交辦事項清單。
獲悉企業訴求后,和縣供電公司主動對接,組建工作專班,統籌配電房與外線建設,全力推進電力施工。6月15日,項目完成配電房及外線同步送電,比原計劃提前15天。
企業有需求,政府來回應。2022年以來,我市積極打造“采石會客廳”企業服務品牌,每周一期、每期一個主題,邀請同一行業或同一類別的企業參加,為企紓困解難。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舉辦“采石會客廳”系列活動149場,1984名企業家、各行業代表參加,協調解決涉企問題1005個。
“七未七未””攻堅攻堅項目建設滿弓勁發項目建設滿弓勁
一期項目僅用了10個月,就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二期項目提前開工……順博合金二期項目負責人夏躍云在微信朋友圈寫下“順博合金又見博望速度”這樣一句話。
順博合金項目是馬鞍山運用“七未戰法”提速項目建設的實踐之一。“七未”項目,即洽談未簽約、簽約未開工、開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庫、竣工未投產、投產未上規、上規未達產的項目。
2023年9月以來,“七未戰法”迭代升級,我市上下以超常規舉措全面開展“七未”項目集中攻堅行動——成立市“七未”項目集中攻堅行動指揮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總指揮長;每周日下午召開指揮部會議,集中調度攻堅行動開展情況;建立分級分類包保機制,實現了各縣區、開發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包保全覆蓋;建立項目問題分級分類梳理機制,編制問題清單……
對進展不快的重大招商項目,堅持“一個項目、一名負責同志、一支分隊、跟蹤服務、一抓到底”;對簽約落地慢的重點招商項目,組織開展項目加快落地專項行動;對在建未入庫統計項目,比對項目清單,實施精準指導,推動應統盡統、應報盡報;對建設進度滯后的在建項目,實施四級統籌調度機制,實行“清單管理、派單交辦、對單銷號”。
在“七未戰法”的引領下,一個又一個“七未”項目得以攻堅化解,全市項目建設持續提速提效、要素資源配置精準高效、產業轉型升級“快馬加鞭”,城市活力不斷釋放。
風從海上來,潮起正揚帆。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浪潮洶涌澎湃,馬鞍山踏浪前行。
(記者 王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