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齊云山。本報記者 潘 成 攝
黟縣宏村。本報記者 潘 成 攝
●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推動著大黃山文旅進行系統性的理念更新、產品創新和場景煥新
●客觀來說,當下的大黃山以休閑度假為主導的產業結構還在形成中
●大黃山將更有料、有趣、有型、有范,給“注意力經濟”增添生動的注腳
6月17日,“你好,大黃山”黃山文化和旅游推介會在英國布里斯托舉辦;6月19日,大黃山建設重點項目現場調度會在宣城召開;6月20日下午,大黃山高端商務會獎基地推介活動在上海舉辦;6月21日,“跨越山海、活力地方”·RCEP成員國友城文旅教育合作對話會在黃山召開……
進入6月,大黃山建設如同當下的氣溫,一浪高過一浪,呈現出省市聯動、四市協同、內引外聯的生動場景,“煙雨大黃山、心靈休憩地”的品牌進一步彰顯,文旅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
今年端午節假期,大黃山旅游成績單可圈可點:90家4A級以上景區接待游客76.8萬人次,門票收入2797萬元,均同比增長60%以上。
觀光游升級休閑游
傳統景區向度假區轉型
說起大黃山,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印象中的產業模式多為觀光旅游。
其實,大黃山除了名山,還有大江名湖、名城古村。這里是安徽旅游資源種類多、密度大、品位高的區域,集聚了227個A級景區、44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或中國傳統村落,是全國8個A級景區集聚區和全國11個民宿群帶之一。
在安徽乃至全國,大黃山全域旅游發展起步較早、基礎較好,多元化的旅游供給和產業體系初具規模,并最早探索重點景區帶動,推動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轉變。
近年來,隨著市場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開始追求高舒適度的休閑度假體驗,以緩解快節奏生活帶來的身心壓力,旅游觀念從“到此一游”演變為更注重體驗的“沉浸式”出游。
如果說,當下旅游市場的變化和旅游方式的轉變,倒逼大黃山的傳統旅游景區加快轉型升級;那么,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的定位和目標,推動著大黃山文旅產業進行系統性的理念更新、產品創新和場景煥新。
在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這個不收費景區今年僅125天就接待游客60萬人次,超過去年全年游客接待量,其中“五一”假期平均每天接待游客約3萬人次。在宣城市涇縣的“皖南川藏線”,大村竹蜻蜓美學營地等一批網紅打卡點也是吸引游客無數,成為皖南鄉村休閑度假新品牌。
休閑度假具有回頭率高、停留時間長、消費水平高等特點,彌補了觀光旅游的短板。大黃山區域一批不收費或小眾景點、時尚業態和新潮場景的出圈,讓同一區域內原本自帶流量的眾多老牌景區坐不住了。
5月29日,“大黃山景區高質量發展聯盟”成立,吸引了大黃山區域首批40多家景區和相關文旅企業參與,攜手開啟提升供給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求新求變新征程。
變的不僅是思路,還有打法。
今年3月,九華山腳下憑空冒出了一個“儺仙鎮”,這個文旅主題街區融匯傳統儺文化和徽派建筑,推出民宿休閑、文化展示、民俗展演、NPC氛圍商業體驗、活動市集等業態,僅“五一”假期就接待游客4.26萬人次。
6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公告,黟縣國際鄉村旅游度假區作為全省唯一代表,入選新一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從古村落、古民居旅游起步的黟縣,多年來堅持“古村落+新民宿”雙輪驅動發展模式,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游客引進來、變“流量”為“留量”,一直在探索如何創新業態、煥新場景,讓全域變身主客共享、近悅遠來的“國際鄉村會客廳”。
如今,休閑度假、生態康養、體育賽事、文化創意、寫生研學、影視攝影、精品民宿等業態在黟縣遍地開花,以宏村鄉村旅游產業園、西遞遺產小鎮、古黟漫居小城、關麓書香小鎮等為代表的休閑度假集聚區,呈現出“和而不同”的鄉村旅游新格局。
從池州“儺仙鎮”文旅體驗新場景的嶄露頭角,到黟縣國際鄉村旅游度假區的成功創建,既是傳統景區到旅游度假區的思維升級,也是由點及面的規模擴展和產品煥新。在大黃山建設推進中,旅游度假區大有可為、前景廣闊。
數據表明:截至今年5月,全國共有1.57萬家A級旅游景區、339家5A級旅游景區,但僅有700余家旅游度假區,其中國家級旅游度假區85家。
流量變“留量”
大黃山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作為我國著名的自然奇觀,黃山長期以來都是中國人最向往的旅游勝地之一。大多數中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懷揣著一個被云海松濤、飛瀑流泉、灰墻黛瓦所環繞的“黃山夢”。然而,比起走馬觀花式的匆匆一瞥,真正流連于大黃山區域的人,更能領略到這里的獨特魅力——一種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方式。
一千個人踏上旅途,便會有一千個不同的理由。比起去麗江追求詩意的生活,去西藏探尋精神的崇高,在大黃山的懷抱中,人們也可以感受到那份與世無爭的超脫、被自然美景所包圍的寧靜,以及鄉村淳樸的風土人情。大黃山,無疑是一種休閑度假生活方式的代名詞。
然而,與發達旅游地區相比,大黃山多數景區尚未完全跳出“門票經濟”“床板經濟”的發展階段,仍處于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的過渡階段,存在觀光旅游比重過大、產業鏈條較短、門票經濟特征明顯、經濟效益不夠高等問題,過度依賴接待量來拉動旅游經濟。
客觀來說,當下的大黃山以休閑度假為主導的產業結構還在形成中,不乏亮點,趨勢已現。
在黃山東麓,東黃山國際休閑度假區正在打造黃山腳下的現代農旅綜合體,提供團隊戶外拓展、研學、古道徒步、露營等多種戶外活動。未來,這里將成為集體驗、休閑、度假、康養等于一體的國際旅游目的地。
觀光旅游時代,核心吸引力是景觀,但隨著休閑旅游時代的到來,集聚在旅游產品之上的業態,才能吸引游客的綜合消費。
在不缺“市井”缺“鄉愁”、不缺“打卡”缺“深度”的當下,休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應涵蓋兩個方面:一是景觀吸引力,二是業態吸引力,兩者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目前看來,大黃山地區風景如畫、歷史悠久,具有得天獨厚的景觀吸引力。另外,休閑度假設施建設、產品開發、體系設計和推廣等方面,雖然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可塑性、創新性較強,呈現出較好的成長性,發展潛力和空間無限。
“不作徽州夢,空吟楚水邊。”詩意徽州,自古便是中國人的田園之夢,是一種自由和返璞歸真生活方式的象征。鄉村休閑度假,理應成為大黃山休閑度假的一張亮眼名片,為游客帶來盡情享受生活美好的鄉村生活方式。
鄉村“微度假”
后旅游時代的核心驅動
安徽南部的群山之中,分布著中國數量最多、保存完整的古村落群,煙雨蒙蒙,充滿詩情畫意。如果說黃山呈現了中國人心中的山川之美,皖南鄉村則為鄉村審美范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樣本。
目前,中國旅游已步入后旅游業時期,鄉村“微度假”已成為城市游客的新興度假方式。統計顯示,我國鄉村旅游已經穩穩占據國內旅游總人次的半壁江山。對城市游客而言,鄉村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休閑。今年清明節假期期間,國內鄉村游訂單同比增長239%。
大黃山獨特價值的主要載體是鄉村。皖南鄉村不僅美在歷史、美在建筑,更美在一種自然淳樸、世外桃源般的鄉村休閑生活方式。而這,恰好切合了當下消費者追捧的深度休閑的旅行方式。
大黃山涵蓋黃山、池州、安慶、宣城4市28 個縣區。其中,既有宏村、西遞等聞名遐邇的古村落,也有碧山、豐梧等文藝新村,還有月亮灣、西津野渡等生態濕地。對大黃山休閑度假轉型升級來說,無論是文化印象還是產品體驗,鄉村旅游都有成為核心驅動的優勢。
在大黃山,每個鄉村都是一個微型度假旅游區。去一處心儀已久的鄉村民宿、選一座空曠的高山營地看星星等體驗,正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旅行的首選。
大黃山鄉村旅游持續升溫,與其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相關。可以說,這是一場鄉村生活之旅,更是一場精神原鄉之旅。與主打名山大川的大景區不同,鄉村風貌千村千面、原汁原味。
黃山巔峰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盛學峰認為,鄉村旅游的主要吸引力在于休閑度假。鄉村旅游與景區旅游相比,其風景不具備唯一性、獨特性和壟斷性,更多的是區別于城市的一種自然風光、田園風光和村落建筑風貌,以及慢節奏休閑的生活方式。另外,鄉村休閑度假產業融合文化、旅游和農業等多個領域,集成觀光采摘、農事體驗、科普研學、鄉村夜經濟等成為典型的鄉村休閑產業組合,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重要途徑和重要力量。
在黃山市,黟縣宏村鎮域見秀里國際旅游度假區依托田園、村落、山水、文化等本地資源,引入高奢酒店、健康怡養、野奢探險等創新業態,讓鄉村生活美學與旅居度假完美融合,成為游客心中一站式身心度假的目的地。
在池州市,青陽縣朱備鎮將軍村以“戶外天堂”為主題定位,依托森林氧吧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開發戶外運動、農業旅游、探險旅游、露營度假等多種旅游產品,推出蹴鞠、投壺、帳篷涂鴉、身體彩繪、植物拓印、星空音樂會等系列游園活動,為游客帶來了豐富的鄉村體驗,成為眾多“驢友”的戶外天堂。
在安慶市,宜秀菜子湖樹蛙部落度假區依托獅嶺傳統村落,建成集主題文化體驗、鄉野休閑娛樂、鄉村雙創孵化、自然教育、高端野奢度假于一體的精品度假綜合體,打造野奢度假IP。
在宣城市,月亮灣依托自然濕地,形成灣區休閑旅游片區產業,新民宿集群正不斷形成,新業態集群快速落位,漂流、登山、徒步、滑翔傘等豐富體驗,打響了“嗨玩月亮灣,野趣不一般,皖南川藏線,緣來在涇縣”的品牌。
大黃山諸多鄉村休閑度假的成功案例,讓大的度假片區組團規模化、度假旅游集聚區生態建設成為可能。
城鎮、景區、鄉村
休閑度假的三維空間
放眼休閑度假的大趨勢,景區度假區是主要載體,各地都是將多種內容、多種體驗融入集群,以項目為載體,通過功能的差異化發展,在景區度假區內形成產業集群,實現規模經濟。
大黃山知名景區多為山岳景區,發展休閑度假產業空間有限,利用城鎮、鄉村的空間,打造集自然景觀、人文體驗、休閑設施、服務配套于一體的休閑度假片區組團更切實際,可以為游客提供有別于景區、更多元的休閑方式和體驗場景。
因此,大黃山發展休閑度假產業,不單純是傳統景區增加一些休閑設施和服務項目,更需要從整體上進行規劃和設計,擁抱大黃山定位,同步推進旅游景區與旅游度假區轉型升級,綜合利用城鎮、景區、鄉村三維空間,最大化地利用土地等自然資源,讓區域內的基礎設施等得到充分利用,進而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休閑度假目的地。
今年3月,大黃山建設推進會在黃山市召開,建立“重點建設片區+重點產業+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實現資源的集聚效應和片區組團的協同發展,通過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拓寬文旅消費新空間,提升大黃山核心競爭力。
黃山市聚焦環黃山、環齊云山、環牯牛降、環太平湖、新安江詩畫長廊、徽州古城和大靈山旅游度假區等片區,加快建設一批高品質旅游景區度假區,構建“山水村夜”文旅產業新坐標系,增強產品競爭力、產業融合力、項目帶動力、服務支撐力、品牌傳播力。
池州市聚力打造環九華山、池州主城區、沿秋浦河、環升金湖四大片區,堅持內涵式開發、集約式利用,實施大策劃、大招商、大項目、大營銷、大服務五大行動,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有機統一。
安慶市圍繞打造長江休閑度假地及古城等四個增長極,抓片區聚產業,啟動微短劇產業生態友好之城、兩黃融合基地、汽車文化基地、運動賽事基地、康養度假基地、數字游民基地“一城五基地”建設,以“抓一片、成一片”的節奏串珠成鏈、以點帶面,形成產業集群。
宣城市圍繞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北黃山、東黃山、南黃山組團,構建長三角生態綠色康養產業發展軸,打造以文房四寶為重點的研學和文化創意廊道,建設長三角體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共建“一軸一廊一地一區”徽文化體驗區,打造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光、面上有風景的“宣紙上的山水畫卷”。
根據大黃山建設重點項目現場調度會的最新資料,今年梳理大黃山建設重點項目50個,總投資1038.4億元,年內計劃投資112.9億元,其中休閑度假類項目16個,總投資206億元,到5月底已開工14個,完成投資11.3億元;今年謀劃大黃山重點招商引資項目100個,總投資1778億元,其中休閑度假類項目53個,總投資1097億元,到5月底簽約項目12個,簽約金額259.1億元。
休閑度假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大黃山呈現給世人的一幀最美的時光留影。隨著大黃山建設的縱深推進,大黃山將更有料、有趣、有型、有范,給“注意力經濟”增添生動的注腳。
大黃山,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