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裝、并軌、綁扎鋼筋、立模板…… 7月3日下午,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采石河站,幾十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進行鋪軌施工。沿著采石河站向南,在當涂東站附近,工人們正在架梁。
以路為引,馬鞍山充分發揮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區位優勢,搶抓戰略融合“最強風口”,聚力“同城化”、融入“一體化”,堅持全市域、全領域與滬蘇浙同頻共振,書寫了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馬鞍山篇章。
主動靠上去 規劃交通無縫對接
就在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緊鑼密鼓施工的同時,寧馬城際鐵路(南京段)也迎來新進展。6月27日,寧馬城際鐵路(南京段)六工區最后一片雙線簡支梁澆筑成功,為寧馬城際鐵路(南京段)全線軌道首鋪創造了條件。
一條城際鐵路,見證了寧馬兩市的雙向奔赴。近年來,馬鞍山統籌規劃編制和實施,加強與滬蘇浙特別是南京等毗鄰城市的規劃銜接和跨區域重大交通項目共謀、共商、共建。
作為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我市與都市圈成員城市建立國土空間、基礎設施、毗鄰區域等規劃協同機制。我市與南京市共同完成《寧馬一體化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寧馬交通一體化對接通道及中心城區重要交通干道系統用地預控研究》等,并將相關成果納入兩市國土空間規劃。
隨著一項項規劃的敲定,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具體行動快速落子。
商合杭高鐵含山段建成運營,巢馬城際鐵路建設進度過半,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全線鋪軌,寧馬高速“四改八”改擴建馬鞍山段建成通車,寧和高速預計年底完工……重大交通建設項目落子如飛,一張立體交通網在馬鞍山與長三角之間迅速織就。
精準接上去 產業分工協作高效
7月4日,在位于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的泰祺碩高端保溫器皿智能制造項目施工現場,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有序施工。
泰祺碩高端保溫器皿智能制造項目由浙江省武義泰祺碩杯業有限公司投資,總投資約10億元,分兩期建設,將年產5000萬只高品質不銹鋼真空杯等旅游、家居器皿,達產后年產值7億元。
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勢如破竹,毗鄰地區、產業園區你追我趕。我市重點圍繞上海、南京等長三角城市主導產業定位,重構本市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建設“1+3+N”戰新產業融合集群。布局建設寶武馬鋼“1+8”產業基地、吉利新能源商用車整車基地。
2019至2023年,我市共引進長三角地區億元以上項目1185個、占比58.7%;累計利用滬蘇浙億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3802.8億元、占比62.6%。
全力融進去 關鍵領域嵌入銜接
6月20日,南京、馬鞍山兩地公安機關發布《寧馬市級公安政務服務事項一體化標準化辦理清單》,統一了28項市級公安政務服務事項名稱、流程、申請材料清單、審批時限等辦事標準。
28項公安政務清單的發布,并非寧馬兩市首次跨省警務協作。去年,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正式掛牌,在兩地交界區域實體化運行,方便兩地群眾辦事。
南京、馬鞍山山水相連、人文相親。近年來,馬鞍山聚焦關鍵領域,做好與滬蘇浙的結合、嵌入、銜接,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更高質量邁進。
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市成為全省唯一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試點城市。在上海、南京、蘇州等地共設立“研發飛地”17個,推進產學研合作。
在生態環保方面,開展長江岸線綜合治理,與南京市簽訂森林防火、交界水域采砂聯防聯控合作協議以及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協作共管協議。
在公共服務方面,馬鞍山市民卡已具備南京公交地鐵刷卡、公共自行車租賃、醫療掛號、景點游覽、圖書借閱、停車繳費等功能。我市開通至南京7條跨省公交專線。
(記者 王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