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夢思康百合生態莊園里,塊塊田地種植著各類中藥材,隨風飄來的空氣中隱隱透著藥香。往里走一些,又是一番別有洞天:山地車、龍蝦、大鍋灶、露營等休閑項目,為前來的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近日,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兩個項目(企業)被評為2023年度安徽省“萬企興萬村”行動的典型項目(企業)。而夢思康百合生態莊園的從無到有,正是企業興村富農的生動案例。
做活“花經濟”發展中藥材 村企獲雙贏
農業龍頭企業是引領帶動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的生力軍,是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構建現代化鄉村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也是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主體。
安徽夢思康中藥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其投資的安徽夢思康中藥材生態產業園是一家集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倉儲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產業園。經過多年艱苦奮斗,公司現已在產業園投入資金3600余萬元,種植百合、芍藥、金絲黃菊等20余種中藥材1300余畝,以金塔村為核心區的中藥材生態產業園已初具規模。
為探索黨建引領的村企聯合發展新路徑,公司及時建立了企業基層黨組織,當年12月成立了夢思康村企發展聯合黨委。安徽夢思康中藥材有限公司董事長任緒平說:“村企聯合黨委成立以來,公司通過‘黨建+中藥材種植+旅游+訂單農業’模式,在推動黨建創新、促進企業發展、帶動集體增收、帶領農民致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展中藥材產業受益的是我們村民!”村黨總支書記梅香勝堅定地說:“比如,產業園用工全是金塔村留守的男女勞力,解決了我村100多村民就地就近就業問題。對用工報酬按月發放,土地承包金也是按時兌現,一年就給我村村民增加收入400多萬元,人均增收1300多元。”3年多來,他創辦的夢思康中藥材生態產業園,以中藥材為核心,打造皖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萬畝中藥材種植,加工,種苗培育,倉儲物流,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綜合基地,不僅帶動了周邊村貧困戶就業1000多人,充分發揮了“精準扶貧”的實效,而且還將中藥材種苗輻射到貴池、青陽、樅陽、無為周邊鄉村等,帶動農民家庭發展近千畝中藥材,為農民增收起到了農業龍頭作用。
家門口就業 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楊燕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天門鎮人,現在已經成為負責夢思康百合生態莊園餐飲工作的大堂經理,一個月近4000的薪水,不只意味著她有了份穩定的收益,更使她終于可以一邊在家門口工作,一邊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我在莊園工作快四年了,不僅有可觀的收入,還能實現在家門口工作,每天上班走路只要10分鐘,真的很滿意。”
一聲“滿意”道盡了楊燕“輕舟已過萬重山”般的收獲感。家門口的莊園已經幫助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了就業,托起了他們的幸福生活。
作為義安區金塔村龍頭企業,任緒平介紹,近年來,公司切實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嚴格踐行“聯農帶農”職責使命,爭當鄉村產業的“主心骨”。“我返鄉創業的初衷,就是讓能勞作的中老年人家門口就業掙錢,帶領家鄉父老鄉親共赴致富路。”任緒平如是說。
文旅相融合 實現城鄉融合生活美
“百合花不僅可供觀賞、根莖和果實都可藥用,真正實現一花多用的效果。”安徽夢思康中藥材有限公司副總程華表示,競相開放的各色百合與莊園各景相映成趣,在今年的清明、五一假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觀光旅游,成為人們休閑度假,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
“今年以來,莊園累計接待游客達10萬多人次,其中,今年五一假期就接待了游客3萬多人次,端午假期接待了游客1萬多人次。”安徽夢思康中藥材有限公司副總程華告訴記者:“尤其是夢思康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被列為市、區、鎮三級關工委‘鄉村振興·關工助力’實踐點,更加帶動了全市城鄉中小學生到金塔村參與研學實踐活動。”
城鄉居民的相互交往,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實現了城鄉居民融合發展的美好生活場景。
近年來,義安區金塔村黨總支積極發揮“頭雁”效應,主動邀約12個本地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回村投資,成立了8家農業經營主體,創辦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歸雁”經濟,同時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下一步,金塔村將積極爭取國家各項惠農資金項目,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貫通沿河道路及提升改造村內道路、修建大型旅游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并依托金塔村現有產業基礎,打造“以綠色高質高效為前提,以中藥材產業、特色農業產業、養老產業、旅游產業為支柱,帶動數字產業的同步發展”的和美鄉村。(記者 許邦榮 毛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