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成長“提質” 讓快樂“延時”
花山區課后延時服務精彩紛呈
市秀山第二小學足球班的學生在訓練。
“走,去上田徑課啊!”“今天學習什么合唱曲目呀?”……在市秀山第二小學,豐富多彩的延時服務課程讓孩子們在運動中學習、在興趣中暢游、在探索中成長。6月20日下午4時,記者來到市秀山第二小學,無論是教室,還是操場、運動場,孩子們成群結隊、笑容燦爛。
一年級正在開展以智力七巧板為載體的數學實踐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迅速地拼成挖掘機、飛船、潛艇、大廈等模型。“七巧板是我們的特色課程,巧妙應用了數學上的幾何學、拓撲學和線性規劃原理等,可以鍛煉一年級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該課程老師說道。
其他年級的延時課堂也是妙趣橫生。硬筆書法課堂上,書法老師教同學們如何寫好一撇一捺;趣味科學課堂上,老師帶領同學們動手完成一個個小實驗,探索科學海洋;合唱教室里,同學們唱出悅耳的歌聲;操場上,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正在揮灑汗水,有的在學習武術,有的在練習籃球;運動場上,足球班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苦練基本功。
“近年來,我校堅持‘五育并舉’,以全面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為目標,將特色課程與延時服務相結合,在課后安排了近20門興趣課程供學生們自由選擇。”該校校長裴振年表示,老師們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所教學科的特點,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程,涵蓋文體、藝術、科學等領域,讓孩子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在活動中感知教育,在歡笑中成長進步。
市秀山第二小學的課后延時服務只是花山區落實“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共筑多彩校園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花山區做細做實義務教育階段課后延時服務工作,持續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健全體制機制、優化課程體系、提升服務質量,課后延時服務活動蓬勃開展,有力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在保證服務時間、提高服務質量、拓展服務渠道等方面,花山區不斷探索,以“三項工程”推動課后服務提質增效。以優化作業輔導為主的“安心工程”,在作業“減量”“提質”的前提下,科學合理設置作業輔導校級方案,分學科、分時段、分層次對學生進行課后練習、作業講評、個性輔導,解決家長們的后顧之憂。以滿足個性需求為主的“開心工程”,區屬各中小學根據校情探索“1+X”課后服務模式,以校園、課程、教師的服務為導向,開設豐富多彩的“X”個社團課程,豐富課程供給,讓學生的興趣百花齊放。以志愿服務進校為主的“志愿工程”,學校與高校、社區、社會組織等聯動,遴選出一批素質高、能力強、有專長的志愿者擔任學校課后服務輔導老師,提升課程質量,助力落實“雙減”政策。據統計,目前,花山區參與課后延時服務的學生人數達3.09萬人,參與率82.8%;參與課后延時服務的教師人數達2308人,參與率92.3%。
文圖/記者 季晨辰
通訊員 盛傳娟 張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