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近年來,我市金融機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讓金融活水持續滋養綠水青山。
如何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金融機構如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關問題在討論中逐漸清晰。近日,馬鞍山農商行作為全省金融機構代表參加在上海舉行的長三角區域銀行業協會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與其他省市金融機構圍繞“聚力長三角、綠色新發展”主題開展交流,分享綠色轉型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
“綠色金融又稱‘可持續金融’,主要服務于綠色產業領域,它既能點燃經濟活力,又能促進低碳發展。”馬鞍山農商行行長李小斌介紹,2015年,該行在中小金融機構中率先試水綠色金融,深度挖掘我市和周邊的工業節能改造、污水處理、可再生能源等領域,2020年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4億元綠色金融債,也是境內銀行業于在岸市場發行的首單獲國內綠色債券標準和國際氣候債券標準“雙認證”的產品,累計發行三期,共募集資金10億元。
這一案例,也與該行的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建設一并入選長三角銀行業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報告,成為全國學習的典型。
“我們以專業化金融服務助力產業發展,對我市鋼鐵、煤炭、資源循環利用等重點行業企業投放綠色信貸。”李小斌說,以含山縣打鼓山采石場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為例,銀行利用綠色金融債募集資金為該項目授信1.2億元,已投放9200萬元,用于礦山削坡復綠、碼頭重建、橋梁改造等,昔日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如今已是滿目蒼翠,煥然一新。
據了解,作為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首批入選的地方法人,該行累計投放綠色信貸200億元,向碳減排重點領域投放貸款2.12億元,綠色信貸支持項目年節約標準煤541.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當量1142.43萬噸,節水298.66萬噸,污水處理量達22.99億噸。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聚焦“資金池-企業庫-產業鏈”,全力構建綠色金融體系賦能“雙碳”戰略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資金從哪里來?搶抓國家貨幣政策窗口期,中國人民銀行馬鞍山市分行近三年通過綠色再貼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央行綠色政策,爭取并引入央行低成本資金注入約104.26億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再生資源領域綠色再貼現資金池”,累計為129家企業辦理綠色再貼現90.83億元。
服務往哪里去?我市建立綠色金融重點支持類企業項目資源庫,制定《馬鞍山市轉型金融支持行業目錄(試行)》,舉辦“水清岸綠產業優”重點項目對接會、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對接會等,促成銀企雙方在綠色高端制造等領域達成合作意向123個、融資規模116億元。
實踐結出了哪些碩果?山鷹紙業落地全省首單民營企業綠色債券0.9億元;歐冶鏈金落地全省首單供應鏈票據貼現業務;徽商銀行將貸款利率與馬鋼噸鋼能效掛鉤,投放可持續貸款1億元;農發行等向薛家洼長江岸線環境修復、向山綜合治理EOD項目等投放信貸資金74.6億元……隨著我市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發揮力量,綠色金融延伸到綠色產業的上下游,以資金鏈賦能產業鏈,打通供給端到需求端的每處堵點。
據統計,今年1-5月,全市綠色信貸余額達647.3億元,占貸款總量的18%,同比增長51.7%。
“綠色金融產品正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中國人民銀行馬鞍山市分行貨幣信貸科科長李元亮表示,未來將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步伐,再創設新的工具,持續支持普惠金融、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激活創新引擎、澎湃綠色動能。
記 者 季晨辰 通訊員 戈項萍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