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向山鎮小王村東側地塊“生態修復+”工程現場,工程車正將邊坡修整下來的土石運往凹陷處。此前,小王村“生態修復+”工程西區已于去年基本完工,東區于6月8日進場施工,預計8月完工。待完工后,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EOD項目生態修復類就全部完成了。
向山鎮小王村東側地塊及周邊區域位于凹山湖西北側,原來是小龍口尾礦庫,后來在尾礦庫上建有一處石料加工廠。石料加工廠被取締后,該區域起先進行了簡單整治,但現狀地表大部分仍處于裸露狀態,水土流失嚴重。經過多年開采,該地塊在地表形成了南北向最長236米左右、東西向最寬250米左右、底面標高最低43.5米左右和頂面標高最高68.3米左右的露天宕口;礦區內分布有多處高陡邊坡,土壤植被、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觀遭到嚴重破壞,產生了較多的地質環境問題,對當地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也對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生態修復刻不容緩。
“空中俯視可以看到,小王村東側區域南鄰向山地區規劃的大黃山—凹山湖生態綠心,北側緊鄰向山產業園區,區位優勢較為明顯。這塊區域修復完成后,將形成一處生態走廊。”兩山公司工程部副經理趙天祺介紹,本次小王村“生態修復+”工程為地塊內鐵路兩側東西區域,總體修復面積為10.66公頃,其中,鐵路西區修復面積為5.31公頃,現已施工修復完成,本次設計主要針對鐵路東區5.35公頃的修復面積進行施工。
趙天祺介紹,本次施工的小王村“生態修復+”工程東區,在通過對土質邊坡穩定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向山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等,將微地形改造設計與山體修復融合在一起,通過削坡減載、機械結合人工清坡、順坡堆積、邊坡復綠等措施,使不穩定邊坡得以系統治理,最終實現生態修復。
除了小王村“生態修復+”工程東區進場施工,本月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EOD項目還有一個新完工工程——雨山東路改造工程(偉星藍山-泰山大道段),此前該工程已實現通車,今年5月,施工人員對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實現香樟樹回遷,計劃6月驗收完成后移交市市政處管理。“雨山東路改造工程(泰山大道-南山大道段)目前正在對南側人行道的電力工井和排管進行施工,改造完成后該路段道寬將達到46米,預計8月完工。”趙天祺說。
據悉,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EOD項目從2022年初開工建設,共包含39個子項目,目前已施工38個、累計完成投資38.22億元,已有16個子項目完工,主要集中在礦山生態修復和水系治理等方面。
截至目前,向山地區全域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礦區生態修復初見成效,城鄉人居環境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向山地區實現了“固山”“截污”“增綠”的目標,已逐步恢復向山地區綠色生態底色。
今年4月,雨山區7個向山地區EOD產業導入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涵蓋了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綠色食品等多個方面,將有力促進雨山區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對加快向山地區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未來,隨著向山EOD項目不斷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綠水青山”將真正向“向山向美”轉變。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雍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