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工作人員手把手地指導我們辦理業務,真是太感謝了!”日前,市民陶道金給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的高效服務點贊。
原來,陶道金的母親宋福英來到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申請將名下的一套房子過戶給陶道金。然而,工作人員在審核資料時發現,宋福英老人在2002年辦理該套房屋的房產證時,個人信息顯示為“有配偶”。這相當于存在一位隱形共有人,如今過戶房屋,需要宋福英的配偶簽字同意,才能辦理。
經窗口工作人員仔細詢問,才得知老人的配偶在上世紀90年代就去世了,此后老人一直未再婚。由于老人的配偶去世較早,當地派出所無法調取死亡證明,也無法提供喪偶證明,無法證明老人在購買該房產時為喪偶狀態,產權屬于個人所有。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會建議家屬提供去世老人墓碑照片作為佐證材料,但不巧的是,我們在墓碑照片中發現,去世老人名字的姓氏被刻錯了。”為了方便群眾辦事,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人王艷召集相關科室研究后提出,由老人及其兒子提供承諾書,代替相關證明,并輔以墓碑照片為佐證材料,為老人辦理過戶登記。
這樣的例子并不唯一。日前,馬鞍山市金拓液壓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相關代理人來窗口申請辦理新增廠房相關業務,卻忘了攜帶身份證原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立即向其介紹了“政民通,馬上辦”便民設備,通過人臉識別獲取代理人身份信息,當天為其辦理并核發了不動產權證書。
以“承諾制”代替“證明材料”簡化辦事流程,以“人臉識別”代替“身份證”,這些只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響應、深入推進“展示良好形象、提升質量效能”行動,打造“自然好辦”政務服務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自今年5月全市公共場所、窗口單位開展“展示良好形象、提升質量效能”行動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第一時間明確主要任務、了解工作要求,因地制宜打造我市“皖美登·馬上辦”登記品牌,通過開通綠色窗口、主動提前對接、簡化辦事流程等方式,推動特殊群體、涉企業務、交易稅收登記、延伸服務、民生業務五類業務“馬上辦”。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制定實施了關于政務服務窗口的工作規范,在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等窗口單位推出預約辦、延時辦、周末辦和24小時辦優化服務方式,積極落實信息查詢、問題咨詢、首問負責、AB崗、服務承諾、回訪評價等服務機制,打造全市自然資源系統“自然好辦”政務服務新模式。
為建立以民聲、企聲為導向的“自然響應”機制,該局第一時間回應企業、群眾訴求,對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各類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分類,嚴格落實“首接首辦”責任制,打造“自然響應”監管平臺,做到統一收辦、及時交辦、預警督辦、清單銷號、閉環管理。針對供地后報建等高頻事項,及時獲取企業報建需求,第一時間安排服務專員主動服務,指導企業順利申報后續規劃許可事項。
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還設立“企業服務專窗”和“疑難問題專窗”,將自然資源許可事項納入綜合窗口受理,與施工許可等深度融合,方便企業報建。精簡環節,壓縮時限,確保各類辦件平均辦理時限低于2個工作日。推廣應用電子證照,實現項目申報“線上運行”和企業辦件“零跑腿”。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楊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