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自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擰在一起,猶如中國版圖上一道“脊梁”,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3月20日,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在湖南長沙召開。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釋放出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的積極信號。
5月31日至6月2日,第十三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意義非凡。
2006年9月,首屆中博會創辦于湖南長沙,歷經六省兩輪舉辦后,六省此次攜手站在新起點上把盛會推向更高水平——展館里含金量、含科量、含新量頗高的展品令人應接不暇;首次采取六省大聯合模式開展“招牌”產業鏈聯合招商,展現出合作共贏的姿態……
這一切,正契合本次中部博覽會的主題:“開放創新 中部崛起”。
站在更高起點,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圍繞中部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的戰略定位,安徽的優勢何在?朝著什么方向發展?從第十三屆中部博覽會,一起看安徽和中部地區崛起的故事如何續寫。
攜手發力現代化產業建設
5月31日,記者走進湖南國際會展中心,飛行器、航空器、汽車、智能AI等先進制造業成果十分搶眼。
步入安徽綜合館,映入眼簾的是來自江淮和奇瑞的汽車,不少人在圍觀咨詢。在另一側,億航智能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同樣引人注目,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航空器無須人工駕駛,采用智能自動導航系統,通過融合算法實現定點精準起降,可以應用在載人交通、物流運輸、空中游覽、醫療急救等多個場景。
深空探測實驗室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此次帶來了“天都一號”和“天都二號”。“這是模型,真正的通導技術試驗星3月份已經由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深空探測實驗室總體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師衛東華介紹,天都一號、天都二號作為深空探測實驗室抓總研制的首發星,開展系列月球通信導航新技術試驗,有效驗證了月球通導相關關鍵技術,將為后續國際月球科研站、鵲橋通導遙綜合星座系統的設計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科大訊飛“星火大模型”、維信諾柔性顯示屏、國盾量子……縱觀此次安徽帶來的展品,可謂是“高精尖”云集。據了解,本次重點展出汽車首位產業,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以及量子科技、深空探測等未來產業。
再看其他省份的展區,展品也同樣集中在制造業上。據會展方負責人介紹,本屆中部博覽會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求新求實,充分展示中部地區改革開放成果和科技創新成就,特別是中部地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積極成效。
20年砥礪奮進,中部六省實現跨越式發展,制造業打造眾多亮麗名片:山西的化工冶金、安徽的汽車產業、江西的有色金屬、河南的裝備制造、湖北的電子信息、湖南的工程機械……中部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
協同發展,產業為基。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是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協調發展格局正加快形成。
汽車“皖軍”引領產業風口
六省優勢產業各不相同,如何實現產業協同?本屆中部博覽會上,首次采取六省大聯合模式,以產業鏈為紐帶,舉辦6場產業鏈招商推介會,每場由1省牽頭、5省配合舉辦,集聚六省合力,體現中部地區產業融合發展。
6場產業鏈招商推介會分別以現代石化、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樞紐經濟為主題。5月31日下午,安徽牽頭舉辦中部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招商暨投資安徽行(長沙)推介會在湖南長沙舉行。
活動中不僅有安徽的精彩推介,湖南和江西宜春的有關負責人也圍繞新能源產業鏈進行了推介。
“湖南將進一步學習安徽成功經驗做法,立足湖南新能源產業優勢,努力搶占關鍵核心技術制高點,加強產業協作,奮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湖南與會代表認為,皖湘兩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深化皖湘兩省在整車、零部件、后市場等方面的合作,推進“三電”、車規級芯片等領域共同研發攻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推動汽車頭部企業加強合作,合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鋰”被譽為新能源時代的“白色石油”,江西宜春以其獨特的鋰云母資源獨樹一幟,鋰礦資源儲量占全國的40%。宜春市副市長嚴旭輝在推介會上表示,安徽合肥被譽為“新能源汽車之都”,這與江西特別是宜春“打造成世界級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兩地在資源共享、技術融合、產業互補上有著巨大合作空間,希望兩地企業能夠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實現互惠共贏。
“安徽以汽車產業為首位產業,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這場推介活動,傳遞出了安徽奮力打造汽車產業的決心和魄力,同時也釋放出了強烈的合作信號。
近年來,安徽堅持集群式發展方向,按照“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的路徑,堅持不懈推進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比如,以奇瑞、蔚來、江淮、大眾安徽等7家整車企業為龍頭,吸引汽車零部件、后市場企業超過4000家。集成電路產業集聚企業470多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汽車產業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為中部六省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和市場機遇。另外,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駕駛等相關技術的突破,新能源汽車行業更是當前最炙熱的風口之一,推進中部地區崛起,必須抓住這一風口。
如今,全國每4輛出口汽車中,就有1輛“安徽造”;全國每生產10輛新能源車,約有1輛“安徽造”。在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新格局下,安徽將堅持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發展,從創新、人才、資本等方面構建全鏈條產業生態,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努力為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作出安徽貢獻。
“左右逢源”打開發展新空間
中部地區以約占全國1/10的國土面積,承載了約1/4的人口數量,創造了約1/5的經濟總量,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凝聚強大合力,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5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充分發揮科教資源集聚的優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原創性科技攻關。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謀劃布局未來產業。
聚焦安徽,創新是安徽最為寶貴、最具優勢的遺傳基因,已成為驅動安徽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展示安徽美好形象的“金字招牌”、體現安徽時代發展的鮮明特色。
近年來,安徽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科技、產業、制度創新。大力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務型制造,加快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紡織、食品、電力、煤炭等8個傳統產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推進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在科創+產業路子上執著向前。
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需要加強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的銜接,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疊加省份,安徽將發揮紐帶作用,推動上下游產業分工協作,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在吸收東部地區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科技創新成果的同時,為中部地區帶來更多創新資源和開放機遇,推動長三角地區和中部地區優勢互補、差異化協同發展。
站上更高起點、奔向更高目標,安徽將挺直中部“脊梁”!
■ 本報記者 彭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