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安慶5月26日消息(記者徐秋韻 見習記者劉暢司晨)安徽宿松縣陳漢鄉,地處大別山南麓,是宿松縣最大的山區鄉。初夏時節,走進陳漢鄉村,遠山含黛,近水碧悠,和美鄉村的樂章在這里奏響。
“搖錢樹”成山區產業振興主力軍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柱。眼下,在陳漢鄉九登山村安徽恩澤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油茶產業示范基地,一棵棵油茶樹枝繁葉茂,小小油茶果已爬上枝頭。站在山頭遠眺,漫山遍野都是綠色。
“以前山上芭茅草叢生,不僅難看,還容易引發山火。”談及芭茅山的變化,該基地負責人馮文彥深有體會。如今,易燃的芭茅被一棵棵油茶樹取代。
油茶是我國傳統油料樹種,油茶籽被加工后產出的山茶油被譽為東方的橄欖油,健康且營養價值高,能產生不錯的經濟價值。“一畝地大概能生產100斤山茶油,收益能有八九千。”馮文彥說。
馮文彥在九登山村油茶產業示范基地(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正值初夏,山頭上村民們正在除草、摘果、打理油茶園。馮文彥介紹,公司的“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基地務工”的富民模式,目前能給村集體帶來5萬元資產收益分紅收入、村民務工收入約100萬元、土地流轉租金15萬。
別河村麻老灣茶園(央廣網發 陳漢鄉供圖)
不僅是油茶樹,在陳漢鄉廣福村釣魚臺水庫北岸,群山連綿,香榧樹已開始掛果,湊上前去,清香撲鼻。香榧是國家保護樹種,香榧果的價格一直為我國堅果之首,民間流傳著“一年種榧收千年,一代種榧百代享”的農諺。據了解,香榧果加工成油料后,價格能賣到每斤400元。
在廣福村,依托龍頭企業種植香榧,直接帶動了村民收入增加。“去年,我在基地務工收入有36000元,明年香榧樹果實就能采摘加工了,到時有的忙活了!”廣福村金龍組村民于愛榮說。
距離九登山村約9公里的別河村,種茶歷史由來已久。別河村的麻老灣一帶海拔800多米,生態資源優越,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種茶,是“宿松香芽”的核心產區。近年來,別河村把茶葉作為興農富民的主導產業,不僅村民各家各戶種茶,企業也前來投資發展茶產業。2020年,在外創業的胡本翔回到家鄉與姐姐梅迎春創立了安徽翔禾茶業,新建茶葉加工廠房近2000平方米,輻射帶動陳漢鄉以及周邊鄉鎮的茶產業,惠及800余名茶農共同致富。胡本翔還堅守品牌興茶,推進基地茶葉實現“特色農產品”到“品牌農產品”的產業升級。
“我們做大茶規模、提升茶品質、做強茶品牌,發展茶旅文化,拓展茶產業鏈,力爭到2025年,實現茶產業綜合收益達1000萬元。”該村黨總支書記陳志江說。
目前,陳漢鄉茶葉、油茶、香榧等主導產業穩步發展,種植面積均超5000畝,成為山區產業振興的主力軍。
民宿經濟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激活山水資源稟賦,在陳漢鄉,不僅一棵棵“搖錢樹”拔地而起,民宿產業也在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車行陳漢鄉廣福村,青山抱綠水,湖光映山色,星星點點的村莊依山而建,釣魚臺水庫如一塊翡翠藏在山巒與云霧之間。
2023年,陳漢鄉廣福村投入近300萬元建設香榧谷民宿6棟,1000余平方米的露營地,幾棟民宿位于烏株山上,臨釣魚臺水庫,點綴在漫山的香榧林中,是觀景的最佳位置。此外,陳漢鄉還在釣魚臺水庫金龍路段建設了精品民宿木屋3棟,與民俗農耕文化產業園相融合。
陳漢香榧谷成網紅打卡地(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民宿之于鄉村,就像一扇窗戶,打開了鄉村旅游的嶄新世界。如今,陳漢“香榧谷民宿˙露營地”已成為網紅打卡地,累計游客量達6萬人次,今年第一季度已為村級集體經濟創收7萬余元,帶活農家樂8家。陳漢鄉宣傳委員張迎風介紹,2024年,陳漢鄉將啟動建設“香榧谷”二期工程,打造兩處高端民宿,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專業公司開展鄉村文旅運營。
走進釣魚臺水庫邊的磐竹軒民宿,幾幢竹木結構的建筑映入眼簾,小橋流水、曲徑通幽,這里有充滿詩意的房間名、設計感十足的小徑、禪意滿滿的房間……自2020年建成以來,磐竹軒民宿也因獨特的風格成為網紅打卡地。
陳漢鄉磐竹軒民宿(央廣網發 陳漢鄉供圖)
2020年4月,磐竹軒民宿創始人鄧永紅返鄉創辦民宿,她的兩個民宿共吸納當地十余名脫貧戶和留守婦女就業,“大廚的工資有9000元,民宿管家工資是4000元,服務員工資3000元。”鄧永紅告訴記者,在節假日期間,民宿承載不了的客流,會分流給周圍的農家樂。鄧永紅計劃未來沿釣魚臺濕地建立山鄉民宿群,不同風格和意境結合,把農業融合旅游,民宿融入農業。
據了解,借助鄉村旅游發展契機,陳漢鄉還引進“徽姑娘”等本土品牌餐飲入駐,舉辦味蕾上的陳漢——“新徽菜名徽廚師”等各類活動,實現了“民宿+餐飲”產業升級。
盤活本土資源,壯大集體經濟,守著“綠水青山”這個金餑餑,陳漢鄉發展腳步愈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