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owmae"><xmp id="owmae">
  • 您的位置: 馬鞍山新聞網 > 本網關注 > 正文

    安徽潁上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筑造綠色糧倉——“糧頭食尾”全程減損

    2024-05-10 12:13:03 來源:皖江在線

    安徽潁上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筑造綠色糧倉——

    “糧頭食尾”全程減損

    產業園隆原米業全智能低溫大米生產線。 資料圖

    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聲,每天1000多噸稻谷在全智能加工車間經過全程低溫加工,變成一粒粒晶瑩剔透的大米。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地處淮河與潁河交匯處,屬典型的淮北沖積平原,轄區地勢平坦,河湖眾多,素有“五河三灣七十二湖”之稱。淮河、潁河流經潁上縣200余公里,溫帶與亞熱帶之間過渡性氣候又為這片土地帶來充沛的雨水。全縣耕地180多萬畝,盛產小麥、水稻、玉米、紅薯等農產品,是全國重要的優質水稻生產區,糧食產量連續19年穩定在100萬噸以上。

    近年來,潁上縣一手抓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格局;一手抓“農頭工尾、糧頭食尾”,全程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集成“收獲減損-加工減損-營養減損-風味減損”全鏈條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實現水稻收獲環節籽粒損失率降低到2%以下,加工碎米率降低到5%左右。

    生態種田,節水省肥提效能

    地肥水美的潁上縣既是產糧大縣,也是生豬養殖大縣。針對全縣生豬存欄64萬頭,規模化養豬場糞水產生量大、利用效率低、還田安全性不明等問題,產業園依托國家農業綠色發展長期固定觀測潁上試驗站,在江店孜鎮牧原生豬養殖場附近建立了稻麥綠色低碳生產技術研發基地,開展“豬-沼-稻”循環農業試驗示范。

    春夏之交,在基地由田埂隔開的一塊塊長方形農田里,碧綠的麥苗已進入灌漿期,每塊田頭立著的牌子上標記著沼液替代化肥的比例。夏天小麥收割后,同樣的對比試驗將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繼續進行。

    “依據對沼液中COD、BOD、全氮、全磷等組成成分的安全檢測結果,我們在每塊田里開展不同比例的沼液替代化肥試驗。”負責示范項目的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郭世偉說,經過這幾年對土壤肥力、稻麥長勢、單位面積產出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目前的結論是沼液替代25%的化肥效果最好。

    “當然,要想長期改善土壤情況、產量穩定性和糧食品質,還需要我們持續開展監測試驗。”郭世偉補充說。

    在基地試驗的基礎上,產業園對“豬-沼-稻”生態循環種植模式進行了大面積推廣。潁上縣農業綠色發展推進中心主任、產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王冠軍說,目前園區范圍內3個生豬養殖場所產生的沼液已經通過管道覆蓋到六七萬畝農田,占到產業園耕地的將近一半。而且,通過產業園發揮示范作用,全縣沼液還田面積已經達到20萬畝。

    “利用這種生態循環模式,我們通過地下管道進行智能配肥和精準灌溉,實現節肥30%-40%,節水25%-40%,節工70%-80%。”王冠軍說,而且土壤有機質含量得到普遍提高,作物抗病蟲、抗旱澇、抗逆境能力有所增強,小麥、水稻在品質改進的同時產量分別提高10%、20%以上。

    據潁上縣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股股長謝寧寧介紹,在種養循環的基礎上,產業園還開展了綠色低碳水稻品種區域適應性、產量水平、氮素利用效率、碳排放減少量等評價,篩選推出“廣寧香粳9號”“旱優73”“隆兩優1307”等水稻氮高效碳減排優良品種,較一般品種稻田每公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9噸。

    精準收獲,全程減損增收益

    在稻麥成熟后的收割環節,籽粒損失比例較高一直是農戶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在王冠軍的記憶里,之前每年夏收后不久,播種玉米或大豆時農田里會長出密密的麥苗,“籽粒再多,顆粒再飽滿,如果不能歸倉,也不能算作我們的產量。”

    針對機收的糧食損失問題,產業園通過總結當地農機手自發改裝收割機的經驗做法,從2021年開始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對園區范圍內的收割機全部分批進行了改裝升級。

    “我們一共有108臺收割機,目前割臺下面已經全部加裝了前置秸稈粉碎裝置。”潁上縣臻潤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宋廷周介紹說,用原有裝置和傳統方法,收割機在作業時割臺距地面約15厘米,吞入秸稈量比較大,這樣在脫粒后排出粉碎的秸稈時會將一些糧食籽粒夾帶出來。“根據我們測算,僅收割損失,小麥每畝在50斤左右,水稻最少有80斤。這樣一畝地一年就損失大概130斤糧食。”

    宋廷周接著說,加裝了前置秸稈粉碎裝置后,我們現在在收割小麥或水稻時將割臺抬高到距地面六七十厘米的高度。收割機主要吞入的是稻麥穗部分,低于割臺的秸稈則由粉碎裝置原地進行粉碎還田。

    收割機工作時吞入量減少,脫粒后排出的碎秸稈量相對大幅下降,從而使夾帶出來的稻麥籽粒減少為原來的三分之一。用宋廷周的話說,“這樣稻麥輪作,一畝地一年就能多收回來近100斤糧食,相當于種一畝地一年就能多收入100多元。”而且,這種方法還降低了收割機運轉負荷,“收獲后的籽粒里雜質也少了,明顯比原來干凈了不少。”

    “改裝一臺收割機的成本是3000多元,我們產業園規劃范圍內有14.77萬畝耕地,僅通過降低收割環節的損失,一年園區土地就可增加約1500萬元的收益。”王冠軍說,在產業園示范帶動下,園區規劃范圍外的農機合作社也開始陸續對收割機進行改裝,所以對全縣來說,機收減損相當于增加了一筆更大的收益。

    科學加工,綠色碾磨提品質

    糧食種下去收上來,還要經過一道道加工環節,才能變成消費者一日三餐中的各種美食。當一粒粒糧食從田間收獲后,傳統做法是先進行高溫烘干,再進入常溫倉庫,然后在碾磨等加工過程中還要隨著機器運轉經歷高溫。

    “經過高溫烘干后,運用傳統的機器設備,大米在加工環節會出現較高的碎米率,而且之前過度加工也會增加糧食損失。”王冠軍說,所以要真正做到增產減損,不僅要在種植和收獲環節下功夫,還需要在加工環節作改進。

    潁上縣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中,通過多項政策措施,大力推進稻米貯藏加工“高溫變低溫”。目前,在產業園支持帶動下,位于夏橋鎮的隆原米業公司已經建成容量15000噸的智能低溫倉庫,并將大米加工生產線設備全部進行了更換。

    同一時間,園區水稻烘干全部更新為智能低溫設備,其他大米加工企業也對原有設備進行了改造升級,實現加工全流程低溫。

    在隆原米業公司稻米生產車間,全智能低溫大米生產線全速運轉,剛剛加工好的大米在一根根管道中嘩嘩流了出來,用手觸摸完全沒有發燙的感覺。

    公司總經理李可強介紹說,除了全程低溫加工,新生產線運用物聯網平臺對生產數據大量采集上傳后進行分析,通過大數據建模,可不斷提高系統本身對設備調控的能力,實現生產加工、運營管理從之前以人的經驗為標準轉化為以數據和客觀狀態為標準,達到柔性加工,從而提高整線加工正品率,降低碎米率,產品品質也能保持穩定。

    “我們測算,目前加工的碎米率從傳統的15%左右降低到5%左右,也就是每100斤稻谷可多產出整米10斤左右,相當于僅改進加工就可使每噸稻米增值300元以上。”李可強說,而且通過控制過度加工,也大大減少了大米中營養成分的流失。

    據謝寧寧介紹,目前通過技術集成,產業園稻米碾磨度和稻米營養成分損失均有了大幅降低,大米“黃金賞味期”延長到60天以上。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常力強

    [編輯: 崔安坤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
    分享到:
    相關新聞
    回到首頁
    99ri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综合给合狠狠狠,在线观看视频亚洲,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 <bdo id="owmae"><xmp id="owmae">
  •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日日碰人人模人人澡| 中文字幕第23页| 乳揉みま痴汉电车动漫中文字幕|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 爱情岛论坛首页永久入口| 婷婷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 北条麻妃jul一773在线看| 一道本在线播放| 粉色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巨粗挺进女县长| 伊人天堂av无码av日韩av| 99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作品大全|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香综合|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h片| 亚洲欧美日韩网站| 青青草原免费在线|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 67194线路1(点击进入)|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奇米影视7777狠狠狠狠色| 777xxxxx欧美|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91| 中国一级黄色片子|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乱子伦露脸在线|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滴着奶水做着爱中文字幕| 国产真实伦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黄a大片av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