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新征程上奮進有“數”
——慈湖高新區發展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
文/記者 鄔剛 任德玲
圖/記者 劉青元
園區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更是制造業的主力軍。
今年以來,慈湖高新區通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將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融入高新區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對外開放的發展過程中。
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如今,數字經濟的種子陸續在慈湖高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推動傳統產業加速升級,催生新業態競相涌現,賦能城市治理邁向現代化……數字賦能效應持續放大,不僅帶來了“看得見”的數字紅利,一股“看不見”的數字浪潮也如春雨般浸潤慈湖高新區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
項目因“數”而生
從一期的“試探”到三期的“堅定”,馬鞍山華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慈湖高新區投資三期,分別為年產12萬噸裝飾原紙項目、年產18萬噸特種紙項目和年產30萬噸高性能紙基新材料項目,投資總額達55億元。
近年來,慈湖高新區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客商紛紛來馬投資興業。得益于高新區良好的發展環境,不少客商成為我市經濟建設的“鐵桿粉絲”,在實現良好發展的基礎上追加投資,開展二期乃至三期項目建設,成為高新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不能‘撿到籃子里都是菜’,招商引資工作領域發力的方向就是數字經濟?!贝群咝聟^科技創新局局長王俊介紹,為發揮數字經濟新動能、實現產業“脫胎換骨”,慈湖高新區立足數字經濟產業基礎和功能定位,積極謀劃項目儲備。高新區科學編制招商項目,緊盯上市公司、央企及行業頭部企業,加強與中電信息、南方軟件園、中電泰日升、瑞斯康達、華天科技等企業合作,著力引進一批帶動性強、經濟效益好的強鏈補鏈優質項目,以龍頭企業帶動相關配套企業落戶,推動產業成群成勢。
在數字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慈湖高新區細耕產業賽道,全力構建“3+N”產業集群體系,重點發展以高端專用材料為主的新材料、以生物制藥及醫療康養為主的生命健康、以精密制造為主的裝備制造三大優勢產業,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加快打造更高能級、更強支撐的產業高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慈湖高新區重點項目,瑞斯康達光通信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由安徽瑞斯康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并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新建多條通信設備及配套生產設備生產線,年產通信配套設備超百萬臺。整個項目建成后,將為我市加快搶占5G產業高地、培育壯大通信產業集群注入強勁動能。
今年以來,慈湖高新區先后赴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寧波、西安等地開展招商工作,收集招商線索60余條,重點洽談皓元醫藥、華天科技、中糧、睿顯科技等項目;接待瑞斯康達、邁特諾等企業項目調研及土地勘查。
以下一組數字可以作為生動的注腳:2024年1至3月,慈湖高新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5個,其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9個;一季度完成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26.64億元。
企業加“數”前進
當前,數字化浪潮方興未艾,深刻影響著企業生產、營銷和創新等方面的活動,顯著提高企業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慈湖高新區,數字技術正推動企業將生產模式從傳統制造向綠色智造轉型。
一方面,引導企業“智改數轉”。
絞合、擠出、成纜、編織、測試……記者走進邁特諾(馬鞍山)特種電纜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機器滿負荷運轉,工人們在生產線上爭分奪秒,叉車不時來回穿梭,一盤盤特種電纜從生產線上源源不斷送往倉庫,準備發往各地。該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高速鐵路機車和軌道交通等領域專業電纜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數字技術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提質、增效、降耗、綠色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他們一直在行動。目前,該公司在馬鞍山、上海和成都三地建立產品研發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華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等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科研成果層出不窮。
在慈湖高新區,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園區以數字賦能制造業為抓手,持續開展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產線申報儲備摸排工作。截至目前,園區共有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產線28個,其中省級10個。
慈湖高新區不斷擴大為企業“把脈問診”的范圍,總結“經驗包”,組織33家中小企業開展“兩化融合”在線評估工作,通過在線評估讓企業了解自身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水平。同時,組織41家中小企業開展智能化診斷績效評估工作,全面了解開展智能化診斷以來參評企業數字化改造情況。
另一方面,推動企業綠色轉型。
綠色制造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在要求。在馬鋼誠興金屬資源有限公司,機器轟鳴,設備有序運轉。一塊碩大的鋼材廢料被抓鋼機抓取過來,由專用破碎機切割成零碎小塊,打包機再將散亂的廢鋼料打包整齊,統一運送至煉鋼車間,成為煉鋼爐料進入再生產環節,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今年以來,慈湖高新區切實做好企業綠色化轉型工作,支持重點領域企業開展智能化節能改造,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目前,慈湖高新區正在開展馬鋼表面申報國家級綠色工廠,邁特諾、圣諾貝申報省級綠色工廠的前期準備工作,對銳生工貿等擬申報市級綠色工廠的企業做好儲備培育。
“轉換發展動能,‘綠智融合’讓企業搭上數字化的快車。”伴隨著一批優質項目落地生根、產生效益,這樣的共識在慈湖高新區企業中加速凝聚。
服務為“數”賦能
記者走進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生產車間整潔寬敞,機器手高效運轉。智能化的生產設備只需輕輕點擊開關,便可實現自主作業,現代化工業之美盡展眼前。
作為我市“拿地即開工”試點項目和首個竣工“標準地”出讓項目,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5G通訊精密結構件智能制造。該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再到竣工,分別僅用了3個月和9個月的時間,創造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主體竣工”的“慈湖”速度,樹立了項目落地建設速度新標桿,為深化“標準地”改革、創建一流營商環境積累了寶貴經驗。
面對數字經濟的新賽道,慈湖高新區多措并舉,圍繞“三個維度”,提升服務能力。
——夯實服務舉措,做好企業梯度培育。
慈湖高新區建立規上企業培育庫,通過不斷提升企業服務水平、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力促企業早日達限入規,今年已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1戶。
同時,慈湖高新區持續推動中小企業走深走實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大力實施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梯度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重點“小巨人”企業,加強各項政策措施宣貫解讀及融資需求對接,目前已對專精特新梯度培育企業庫內企業開展3輪基礎數據摸排工作,按照條件成熟度分檔次進行培育。
——提升服務質效,做好惠企政策兌現。
慈湖高新區用足用好各級政策,加快政策落地,以真金白銀惠及企業,今年以來已陸續完成華旺新材料等加快新建項目落地政策獎勵、“智能化改造軟硬件投資額獎補”和“推動新一輪高水平技改制造”等政策資金、省級制造強省(第三批)數字化轉型項目資金的兌現撥付工作。
——注重服務,抓好土地要素保障。
慈湖高新區全面梳理園區企業用地情況,并劃定6大片區約5000畝的處置任務,計劃依托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契機,通過4年時間完成6大片區清理和產業更新等工作,現階段已完成區級方案制定和領導小組成立工作。
面向未來,慈湖高新區將敞開胸懷,熱情迎接并擁抱數字經濟,奮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走深走實、行穩致遠,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以“數”為媒,大有可為。
■記者手記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慈湖高新區產業集聚、創新活躍,是我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最豐富、需求最迫切、應用潛力最大的載體之一。
作為全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之一,慈湖高新區將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這次采訪中,我們用腳步去丈量、用眼睛去發現、用耳朵去傾聽、以筆觸去記錄。感觸最深的莫過于三個方面。
向“新”而行。作為國家級高新區,慈湖高新區不斷做實做好“高”“新”兩篇文章,加快完善園區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布局產業項目,依托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深入推進創新創業工程,聚力攻堅創新平臺建設,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探索建立“研發飛地”“人才飛地”,加強創新要素匯聚。
以“質”為勝。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要謀“新”,更要重“質”。何以重“質”?清晰的產業謀劃是關鍵。在寧馬科創園的馬鞍山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我們看到了慈湖高新區為之努力的身影。依托該平臺優質的技術服務及輻射帶動能力,慈湖高新區正錨定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的目標,奮力前行。
以“產”聚力。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馬鋼誠興,我們看到了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軌跡;在圣戈班管道,我們看到了企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蛻變。在慈湖高新區,數字經濟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
以產業數字化建設為突破口,讓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更好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慈湖高新區不僅是這樣想的,更是努力在做。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數字賦能成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最生動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