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走進皓元醫藥馬鞍山產業化基地智慧化中心控制室,一個集工藝流程調控和車間動態監控于一體的智慧大屏映入眼簾。屏幕上顯示著各種機器設備的運行狀態,就連車間里屈指可數的人員位移都清晰可見。
“你看!畫面中的罐狀設備是反應釜,可用于制造各種化學藥品和制劑。我們可以通過系統實時看到每一個反應釜內部的溫度、壓力等,并遠程調節控制閥門,讓生產中的藥劑自動進入下一個流程。”指著大屏,安徽皓元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盛紅健介紹,如果說,中控室相當于生產基地的“大腦”,那么,每個車間內抓取畫面和數據的“觸角”則多達上千個。
在盛紅健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畫面中的基地現場一探究竟。剛邁入廠區,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仿佛置身于管道王國。在占地130多畝的土地之上,數百米長、四五層高、大小各異的管廊被架于半空中,實現了中控室、各車間、罐區、動力樓等單元的密閉連通。
“這些管廊就相當于生產基地的血液循環系統和神經傳輸系統,內部傳輸的不僅有生物制藥過程中所必需的蒸汽、循環水、乙二醇防凍劑等各類液體,還有強弱電纜和通信光纜。”在盛紅健看來,產業化基地正是有了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的加持,從而實現生產流程的“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指著廠區入口不遠處的平面布置圖,盛紅健介紹,作為慈湖高新區重點項目,皓元醫藥馬鞍山產業化基地項目由上市公司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皓元醫藥)投資建設,并成為其首個全資自有基地。該項目計劃總投資7.8億元,占地約131畝。建成后,將依托上海皓元醫藥在產品研發及服務方面的技術優勢,重點開展新優品種產業化的深度開發等。
“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于2020年8月正式動工,計劃建設3棟生產車間。目前,1號和5號兩個車間均已投產;4號車間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預計今年年底前進入生產階段。二期正處于籌備設計階段,計劃建設兩棟生產車間。”盛紅健說,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計劃可實現年產值近10億元,可直接帶動當地近500人就業。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是典型的以創新為主導模式的賽道,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從這一角度出發,大力促進生物醫藥發展,與提升新質生產力密不可分。為此,慈湖高新區也在不斷發力。
而慈湖高新區與上海皓元醫藥的攜手并不單單在于產業化基地。2021年1月,由慈湖高新區管委會和上海皓元醫藥共同建設的馬鞍山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正式投入運營。平臺位于慈湖高新區寧馬科創園,總投資約4000萬元,通過引入生物醫藥高層次人才、整合長三角區域生物醫藥企業技術資源,建立園區“產業加速器—公共服務平臺—成果轉化中心”生物醫藥循環體系。
“圍繞做大做強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目標,我們依托該公共服務平臺優質的技術服務及輻射帶動功能,大力招引長三角區域知名醫藥研發機構及企業入駐轉移轉化,著重導入醫療器械、醫美養護、醫養健康等產業。”慈湖高新區科技創新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李娟介紹,目前,馬鞍山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已成功引進10家來自長三角地區的生物醫藥類企業,2023年實現產值約2億元。
文/記者 任德玲 鄔剛 圖/記者 劉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