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會綻放出怎樣的精彩?
偌大的生產車間,工人看不到幾個,生產卻井然有序;機械手臂靈活自如地進行抓取、翻轉、碼放等工序,快速而精準地執行任務;高約四五十厘米的自動導向車接受程序指令,按照指定路線行駛,自動取料送料;中央控制室里,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幕,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個生產環節;企業數字化看板上,每一項生產數據清晰可見,并可實時呈現在政府平臺……走進和縣經開區,數字經濟的魅力無處不在。

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也是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和縣在積極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分行業、分領域梯次推進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網聯”,有力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一步激發了“智造”新活力,提升了產業競爭力。
數字化轉型 企業發展“必修課”
在安徽硅寶有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每個生產車間都實現了實時監控,生產車間內的操作流程一覽無遺。作為一家在原址上重建的企業,該企業在重建過程中將數字化工廠建設作為重要內容,通過使用智能化設備,用工量縮減了三成以上。

在齊魯制藥安徽華星化工有限公司智能工廠,智能與協作機器人、MES系統、視覺檢測、車間聯網、智能裝備、智能產線、設備健康管理……智能工廠構建集成產品設計信息的三維模型,還有關鍵環節的設計仿真優化,都實現了產品設計與工藝設計的并行協同、信息有效的流通、資源和知識的共享及有效管理。
在安徽東爵有機硅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不僅有數字化、智能化的設備,還采用了DCS系統及智能儀表對生產過程監控,完成了整個生產過程的控制、監視、操作和自動打印報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車間內設備聯網控制率90%以上,除部分手動操作外,其余部分實現聯網操作。
……
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對企業進行改造,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對于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課”,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肉眼可見的利好。正如齊魯制藥安徽華星化工有限公司智改數轉總工程師熊金華所說:“數字化轉型,讓生產更安全、生產裝置更穩定,提高了設備利用率,產品質量也得到進一步提升。”熊金華表示,下一步,華星化工將進一步加大投入,籌備建設兩個高端生物農藥制劑車間,讓工廠更加“智慧”。
生產成本下降、生產效率提升、用工數量縮減……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積極成效日益顯現,越來越多的企業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和縣“制造”正向和縣“智造”加速轉變。
政府助力 跑出轉型“加速度”
2023年7月,我省公布了全省21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和縣經開區名列其中。作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轉什么?如何轉?企業要發力,政府也要給力。
在和縣,從園區占比較大的化工新材料企業入手,和縣經開區深入企業開展調研,面對面了解企業的困難、顧慮和訴求,組織專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深入企業一線,幫助企業做業務診斷、規劃,基于企業自身現狀及目標,制定數字化轉型路線及方案,并組織企業前往溫州、常州、合肥等地參觀學習,理清數字化轉型的思路。

根據示范園區建設要求以及企業需求,和縣經開區制定了園區企業數字化轉型獎補政策,分類分檔支持園區化工新材料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包括數字化改造獎補、數字化診斷獎補、軟件服務包獎補三個方面,并通過采用“借轉補”方式,先行獎補企業完成樣板打造,待驗收后,落實獎補資金。
具體來說,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根據企業規模、申報方案、設備聯網數量、技改項目情況等數據,打造5家具有行業示范性、標桿性、帶動性的數字化轉型樣板企業,并且擁有技術領先優勢,可以賦能、帶動產業鏈企業數字化轉型;同時,支持一批生產經營分析、設備物聯、生產管理等數字化應用樣板企業,促進園區整體數字化轉型升級;規模化支持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在企業數字化診斷和軟件包應用方面:園區配套推進小組以及資金政策,覆蓋園區30家企業數字化診斷以及40家企業軟件服務包應用。
不僅如此,和縣經開區還建設了園區化工新材料工業互聯網平臺,目標覆蓋105家企業,同時鏈接5000臺設備,賦能園區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同時,完成產業設備運行動態數據、生產經營數據、基本情況數據采集、監測,提高企業經營決策效率。
按照“先典型引路、后全面推廣”的實施路徑,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分類施策,目前,和縣經開區完成了14家園區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項目,提升了企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今年,和縣經開區還將進一步“乘勝追擊”,帶動更多企業加入到“智改數轉網聯”隊伍中,跑出“數實融合”的“加速度”。
厚植數字沃土 招引優企“扎下根”
3月28日,全市招商引資“一季度開門紅”和縣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年產25萬噸新能源汽車用低碳鋁鎂合金生產項目、鉛碳液冷電池PACK生產基地項目、漢光年產20萬噸銅基新材料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達60億元。
瞄準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和縣再一次伸出了共謀發展的友誼之手。聚焦數字賦能,力推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和縣狠抓各項招商任務落實,不斷厚植數字經濟發展“沃土”,深入研究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緊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等產業,開展精準招商。加快投資項目可行性研判,按照項目成熟度分類施策,精準推進。
引進來、服務好,扎下根、有成效。接下來,和縣將繼續聚焦項目需求,強化項目落地,堅持“保姆式”服務企業,落實抓細金融、人才、用工等各項服務,強化土地要素保障,重點突破項目落地關鍵卡口問題,加快推進項目注冊、備案、開工建設。同時,繼續開展產業鏈招商、定向招商、大數據招商、新媒體招商、“云招商”等多元招商模式,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行動,以龍頭企業為主導,引導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和縣經開區智能化、綠色化、一體化發展,促進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APP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和融合創新,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規劃跟著目標走”的要求,不斷提升企業數字化管理水平。
(記者 黃瑩 見習記者 黃筱敏 通訊員 常興勝 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