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時強調,高質量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打造一批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
重要糧食生產基地,位列中部地區“三基地一樞紐”功能之首。中部地區自古就是“大糧倉”,放眼整個中部地區,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中有5個在這里。2023年,中部6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的29.2%,對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巨大。
保障糧食安全,不可忽視“中部力量”,當然也不能忽視安徽。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安徽始終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抓好糧食生產,錨定“多種糧、種好糧”目標,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高質量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讓中國飯碗多裝優質“安徽糧”“中部糧”。
重農抓糧,黨政同責穩面積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眼下的安徽,春耕春管正持續推進,皖北沿淮的青綠色麥苗郁郁蔥蔥,沿江江南的金黃色油菜花開遍山野。江淮大地,一幅色彩斑斕的春耕圖景正徐徐展開。
在位于阜陽市潁上縣陳橋鎮的綠源家庭農場,農場負責人趙巖巖正在農田里查看苗情,不遠處還有植保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無人機飛防作業的準備工作。
“今年流轉了2800多畝的土地,主要從事訂單農業,同時還和種企合作進行小麥良種繁育?!币呀洀氖罗r業11年的“新農人”趙巖巖告訴記者,隨著國家對糧食生產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干勁越來越足。如今,該農場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緊緊圍繞糧食產業,除了良種繁育、訂單農業,還有糧食倉儲、烘干、加工等業務,不斷增加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830.16億斤,再創新高!這是去年安徽糧食生產交出的成績單。
這樣的數字讓人心安——去年,安徽糧食產量、播種面積再創歷史新高,總產約830.16億斤,較上年增產10.14億斤,居全國第五位;播種面積約1.1億畝,較上年增長超30萬畝,居全國第四位。糧食單產377.28公斤/畝,較去年增長3.57公斤/畝。
至此,安徽糧食總產連續7年站穩800億斤臺階,喜獲“二十連豐”。
近年來,安徽嚴格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全國率先立法保護生長期糧食作物。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構建權責清晰、上下貫通、獎懲分明的責任鏈條,落實中央各項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擔子穩穩扛在肩頭。
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堅決扛穩糧食主產區責任,著力提單產、穩面積、減損耗,多種糧、種好糧,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多作安徽貢獻。其中,著重強調要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確保糧食播種面積1億畝以上、產量830億斤以上。
面積是產量的基礎,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是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關鍵。今年,我省將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落實“長牙齒”硬措施,確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分別不低于8115萬畝、7143.56萬畝。
精耕細作,深挖潛力提單產
隨著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我國擴大耕作面積空間有限,完全依靠耕地面積增長來實現總產規模的增加肯定不現實。
因此,糧食增產潛力主要在提單產。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均是提單產的關鍵手段。
在位于全椒縣六鎮鎮草庵村的一處萬畝農田里,一場場春雨之后,麥苗褪去塵土,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這里實行‘稻麥輪作’,不僅建設了高標準農田,還推廣使用優質高產多抗品種和十項關鍵技術,豐產片年畝均產糧1噸以上。”全椒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椒縣突出建好良田,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7.7萬畝。今年,該縣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10.1萬畝。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省加強土地平整,優化田塊整治,合理歸并田塊,推進宜機化改造,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256萬畝。今年,我省將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20萬畝。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我省聚焦打造種業強省目標,全省種業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目前,我省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達12家、居全國第2位。擁有農作物種子主板上市企業2家、位居全國第一,全省農作物種子產值位居全國第三。
如何為糧食高產穩產提供更多優質良種?培育壯大優勢種業企業,支持種業“保、育、繁、推、服”全產業鏈發展,支持合肥打造“種業之都”,都是我省種業下一步發力的重點方向。
除了農作物長勢喜人,這樣的場景也令人欣喜:在全椒縣的大棚里,工廠化育秧已實現智能化培育;在蕪湖市繁昌區的一處農場,土壤墑情、蟲情等農田數據實時展現;在太和縣的一處農田里,一臺新型植保無人機10多秒即可撒完一袋肥……
插上科技的“翅膀”,農業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作方式。去年,全省農機總動力穩定在7000萬千瓦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6.5%,農機裝備在實現主要農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搶種搶收和防災救災工作中的裝備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今年,我省還將加快農業科技研發應用,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支持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
“為全力以赴提高單產水平,我省還將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噸糧田’和‘噸半田’優質高產示范樣板,深挖本地優勢糧食作物單產潛力,總結經驗模式,做到可學可做可推廣,示范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力爭今年全省糧食單產水平至少提高1個百分點?!笔∞r業農村廳廳長汪學軍表示。
錨定目標,高質高效強根基
牢記“國之大者”,勇于擔當作為。當前,安徽提出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在糧食方面,以800億斤為新起點,一個千億斤江淮糧倉正在崛起。
近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的戰略部署,專門制定出臺指導意見和建設規劃。堅持提單產、穩面積、減損耗主攻方向,推動全省糧食生產能力顯著躍升、糧食生產條件顯著提升、糧食產業效益顯著攀升,力爭到2035年,全省糧食產能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
為確保《關于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的指導意見》落到實處,我省還專門出臺了建設規劃,實施“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優鏈、優農”六大工程,共安排28個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6406.9億元。
良田方面,將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酸化耕地治理、流失耕地恢復、新建現代化大中型灌區、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沿淮沿江澇區排澇能力建設等項目。良種方面,實施突破性品種選育、種糧一體化建設、“種業之都”建設等項目。良機方面,重點實施“皖美糧機”研發創制、“皖美糧機”全程機械化示范、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三中心”建設等項目。良法方面,實施糧食產能提升關鍵技術攻關、綠色高產高效模式集成示范、科技增產能力條件提升、糧食減損增產、專用化和復合復種模式示范等項目。
在優鏈工程中,實施皖糧倉儲物流設施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農牧循環建設、糧食新產業新業態延鏈、產糧大縣全產業鏈培育、品牌培育與營銷體系建設等項目。優農工程將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高素質農民培育、種糧主體“雙增”示范等項目。
糧食是農民種出來的,有甜頭才會有干勁。這意味著必須調動農民種糧、地方抓糧的積極性,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民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
去年,我省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糧食,全省優質專用小麥、水稻面積占比分別達到80.4%、88%,促進用糧主體“按圖索糧”,幫助種糧農民增產又增收。
“今年還將積極落實300畝以上規模種糧主體補貼等支持政策,大力推進小麥、水稻等優質專用糧食生產,提高糧食商品化率和溢價率?!蓖魧W軍表示,還將新發展再生稻面積50萬畝,抓好再生稻米加工營銷,把“好糧”賣上“好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