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為農業添智提質,是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今年全國兩會,來自阜陽的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鄉村經濟合作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太和縣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基地黨支部書記,太和縣種糧大戶協會會長徐淙祥接受記者集中采訪,回答了科技興農、鄉村振興的相關問題。
“種糧應從高產、優質、節本增效入手,用科技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毙熹认楸硎荆斍笆莻鹘y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期,在機械化耕作、科技化管理、產業化發展、訂單化出售等方面,科技賦能農業均有集中體現。因此,要進一步通過先進的機械、技術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實現旱灌澇排和旱澇保收。
同時,農業興旺還需要更多“土專家”“田秀才”大顯身手。徐淙祥介紹道,以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生產,需要大量勞動力投入,如今,越來越需要通過科學技術,發展現代農業。他認為,這就需要更多有文化、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年輕人積極加入進來,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此外,徐淙祥也結合去年工作,對2024年的增收談了目標。他表示,過去一年,通過提高單產、提升品質、節約成本等方式,實現了優質高產、節本增效的預期。2024年,在增加大型機械和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結合合作社情況,他也有信心將小麥畝產從700公斤提高至800公斤左右,大豆畝產達到220公斤左右,玉米畝產達到800公斤。
[編輯:
趙文靜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