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畢業時,不僅拿到了畢業證、學位證,還評上了工程師。”2023年底,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劉景龍順利獲得工程師專業技術職稱。這不僅增加了他的就業競爭力,其出色的工程實踐能力更是深受入職單位的認可。
讓畢業生帶著職稱去就業,是我市試點的人才培養新模式。2021年,我市在馬鞍山學院試點建設全省首家高校產業工程師學院,在辦學管理、人才培養、職稱評審等方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打通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的融合通道。2023年,試點范圍又擴大到安徽工業大學、皖江工學院2所本科院校。
讓畢業生帶著職稱找工作
“畢業后就是工程師,既是對實踐能力的認可,也體現了個人價值。”在劉景龍看來,把評職稱前移到在校學習實踐過程中,對于他們在校學習和研究有著很強的激勵作用。
2023年11月底,安徽工業大學產業工程師學院首批申報職稱評審的82名畢業生中,76人獲得專業技術職稱,其中11人評上工程師、54人評上助理工程師、11人評上技術員。而在此前一年,2022年8月,馬鞍山學院產業工程師學院首批277名畢業生中,有213名經評審認定獲得中初級專業技術職稱,成為我省首批擁有學歷、學位、專業技術職稱“三證”的應屆畢業生,其中1人評上工程師。
讓畢業生帶著職稱找工作,效果好不好,畢業生的感受最為明顯。
“得益于助理工程師職稱的加持,我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馬鞍山學院產業工程師學院畢業生朱賢陽介紹,畢業后尋找就業機會,在企業面試時,有不少研究生與他一同競爭,但企業十分看中職稱,這極大增加了他的競爭力,最終他順利入職。
據了解,為推動人才培養與企業實踐深度融合,按照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要求,馬鞍山學院在試點過程中結合專業人才特點,修訂培養方案,推動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并通過“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方式,校企共建實習基地100余個;安徽工業大學產業工程師學院圍繞工科人才培養新體系,積極開展專業、課程、教學創新,同時面向關鍵領域、科技領軍行業企業,校企聯合共建創新人才培養和實踐平臺。
預計到2025年,培養學生有望達10000人以上
“開展這項改革試點,有利于加快培養適應我市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隊伍。”市人社局專技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搭平臺、給舞臺,在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從校園到職場無縫銜接的同時,也力爭為城市造就和匯聚一批高端人才、創新型人才。
為此,在省人社廳的指導支持下,我市人社部門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針對在校學生評審實際,創新制定在馬高校產業工程師學院工程系列職稱評審標準,合理調整參評條件,科學制定評價標準,嚴格規范開展評審。
同時在產業工程師學院設立高校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將職稱評審權限由市直部門下放給學校;組建了由高校、企業、政府中級職稱以上人員組成的專家庫,評審時邀請省人社廳專家現場監督指導,確保評審質量不降低、評審結果社會認可。
2023年12月,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我市還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試點高校產業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確定抓好六項重點任務,加快培養我市產業發展急需的工程技術人才,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預計到2025年,我市試點高校產業工程師學院學科專業設置將進一步優化,功能定位與產業匹配度將進一步提升,產業工程師學院覆蓋專業有望達30個以上,參加產業工程師學院培養的在校學生有望達10000人以上,產業工程師學院建設成為全省示范品牌。其中,我市將共建共享一批高標準的公共實訓基地,將工學結合、實踐教學、社會培訓、技術服務等嵌入人才培育環節和企業生產過程;同時加大扶持獎補力度,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留下來、發展好。
記者 況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