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18時26分,隨著一件由順豐速運承運的訂購鮮花從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第1200億件快件產生,至此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200億件大關,再創歷史新高。自2023年3月起,我國單月快遞量超百億件,月均業務收入超900億元,同樣創歷史新高。
快遞物流業已成為我國發展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近年來,我國快遞業保持穩健增長勢頭,業務量實現了從“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的跨越。服務網絡通達全球的快遞業已成為現代物流領域覆蓋面最廣、綜合運輸方式應用最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生產效率提升最快的代表性行業。
進入“月均百億”新階段、提前實現千億件目標……今年以來,我國快遞業持續穩健增長,不斷邁上發展新臺階。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200億件的背后,展現出我國快遞業的發展韌性。
快遞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經濟發展與消費活力的“晴雨表”。快遞業不只是簡單的物流運輸,打通千城百業、貫通供需兩端,更能連通線上線下、暢通內外循環。為推動快遞物流“加速跑”,快遞業加快改進服務組織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從大數據加前置倉到智能稱重自動化分揀設備,再到無人車、無人機加速應用落地,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與快遞業的深度融合,在提高貨物周轉效率的同時,也推動寄遞服務更快更有針對性。
此外,快遞業還積極融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與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共同發力,多式聯運既暢通了民生幸福的“微循環”,也貫通了經濟發展的“大動脈”。自2021年以來,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連續三年突破1000億件,直至此次創紀錄地首次突破1200億件大關,凸顯出我國快遞市場繁榮活躍、發展質效不斷提升,展示出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向好的良好態勢,為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寫下生動注腳。以快遞業發展為牽引,推動快遞行業與相關產業緊密融合,發揮促進消費、服務生產、暢通循環的作用,就能讓發展的“引擎”更有力。
中國為全球快遞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積極順應全球化和互聯網經濟發展態勢。從2014年開始,我國快遞包裹業務量穩居世界第一。快遞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互動更加頻繁,為推動全球經濟加速復蘇提供有力支撐。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不僅是規模領先、業務活躍的快遞市場,更成為全球快遞發展的助推器。資料顯示,我國快遞包裹業務量自2014年起穩居世界第一,去年快遞包裹業務量超過1100億件,業務收入破萬億元。伴隨快遞網絡不斷擴容,如今已形成長度(單程)超過4870萬公里、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超23萬處、日均服務超7億人次的巨型網絡。
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帶動下,全球快遞包裹市場擴容與調整并存,發展穩中向好。前不久,在第五屆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上正式發布的《全球快遞發展報告(2023年)》預計,今年全球快遞包裹業務量將突破2000億件,業務收入將達到4.3萬億元,業務量增長超過6%,其中,亞太地區對全球快遞市場的增量貢獻仍將保持首位。
快遞物流連接千行百業、聯系千家萬戶、連通線上線下,是現代經濟活力的“風向標”。快遞業務量和社會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等指標一樣,都是觀察中國經濟運行動向的重要實物量指標,快遞“多不多”已成為經濟“熱不熱”的重要標志。今天的中國,快遞業不僅量越來越大,觸角越來越廣,而且配送能力也越來越強。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升級,快遞業將源源不斷地釋放強大動能,高效推動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在深度進村、提速入廠、闊步出海中,繼續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