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當涂縣大隴鎮新豐村立足本地實際,結合村情民情,堅持“以黨興村、以德治村”,不斷探索鄉風文明新模式,以黨建為引領,通過完善建立基層自治組織、巧用村規民約村莊“法律”、開展黨員亮身份,比奉獻活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黨員”“家風”“民風”同步改善,“治小家”與“治大家”并行推進促進了村莊和諧穩定發展。
兌換“道德積分”,培育自覺意識
落實“小積分”,引領新風尚。今年以來,當涂縣大隴鎮新豐村陸續開展志愿服務積分、誠實積分、生態美積分等工作。全面組織實施鄉村“道德積分”建設工作:以積分管理為主要形式,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各事項形成清單,量化為積分指標,讓文明培育由無形變有形、使軟約束有硬抓手、變模糊感覺為精確賦分。
新豐村結合實際制定“道德銀行”積分細則,公布加分項目和積分兌換規則,將每個家庭的好人好事、善行義舉、貢獻榮譽記錄在冊,轉化為“道德積分”,存進“道德銀行”,對取得積分的村民,給予兌換相應的精神榮譽和生活物品等獎勵。推進“道德銀行”建設,積極開展“道德銀行”建設培訓會,潛心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按照“黨建引領、支部牽頭、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工作原則,以“評比、公示、兌現”三個步驟為抓手,對文明行為進行量化管理、積分入賬、兌換獎勵,從而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有效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在宣傳發動方面。通過“小喇叭”的宣傳、“小板凳”的交流、“小網格”的穿梭、“小隊伍”的服務,入戶走訪將政策講明白、說清楚,讓村民聽得懂、傳得開。村主要負責人帶頭參加“我和鄉親面對面”政策微宣講擂臺賽,帶動黨員干部深入農戶宣傳發動。
在積分申報方面。線上通過小程序進行申報,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由網格員、左鄰右舍等幫助申報,并選擇積分示范戶帶動村民積分。對積分細則中沒有的項目,從實際出發,將合法合規與合情合理有機結合起來,讓好事有好報。
在清單化管理方面。每周發布重點工作任務提示單,定時公布任務完成情況。一是帶頭包保。村兩委班子成員和工作隊成員每人包三到五戶后進村民家庭,把“刺頭”變“領頭”。二是帶頭積分。村書記第一個積分,黨員干部齊頭跟進,黨員干部戶積分比率普遍超過60%。
村民通過遵守村規民約的條款積分,每季度到村委會設立的積分超市兌現相應分值的獎品;每年對執行村規民約表現好的村民開展“美麗庭院”“好婆婆”“好媳婦”等活動評選,入選村民給予表彰和獎勵,紅榜表揚;對表現不好的村民記錄信譽檔案,黑榜曝光。
立村規嚴家風,推動移風易俗
新豐村創建“五新”黨建支部品牌,以品牌建設引領業務工作全面提升。2023年4月初,新豐村上榜馬鞍市“移風易俗示范村”。
新豐村依據“一約四會”制度機制,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推選出了威望較高、樂于為群眾服務的鄉賢、退休教師、老黨員等組成的紅白理事會。同時通過村民代表大會進行充分醞釀討論,表決通過,制定符合本村實際的《婚事新辦模式》、《喪事簡辦模式》、《紅白理事會章程》等,使村民辦理喪事宜有章可循。將章程在各自然村進行公示,組織村民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健全建立紅白理事會工作機制。理事會對村內紅白事實施全過程監督,指導紅白事事主按照標準和程序辦理。新豐村成立以村委會為主導的移風易俗監督委員會,對本村的各項節儉事宜進行監督。
村兩委通過廣泛征集民意,與老黨員、生產隊長、村民代表、村民理事長等深度座談討論,反復修改,制訂出了新豐村自己的“村莊法律”即村規民約16條。村規民約在村委會電子大屏幕循環播放,在村民理事會墻面、村莊進出口等位置張貼、懸掛橫幅、利用村莊大喇叭宣傳等方式讓村民把村規民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村黨支部開展黨員掛門牌、亮身份、做表率、比奉獻活動,把黨員身份亮起來,把黨員戶從村莊中標出來,增強黨員的身份意識和責任意識,激勵黨員實現“我是黨員我帶頭,我是黨員我奉獻”的承諾。全村56名黨員全村黨員帶頭簽訂“門前三包三要”承諾書和移風易俗承諾書,激發黨員在鄉村治理、村莊環境整治、倡導文明鄉風、推進移風易俗等村級各項工作中積極奉獻服務群眾的熱情。
盤活“兩閑”資源,村莊煥發新顏
作為省級美麗中心村,新豐村依托“美麗庭院”創建評比活動,將環境衛生納入村規民約,嚴格落實房前屋后“三包三要”責任制度,鼓勵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生態宜居家園建設,逐步形成由“站著看”到“點個贊”,由“點個贊”到“主動干”的良好局面。
聚焦村主干道、農民文化活動廣場等人流量較大的位置,全面提升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水平。針對部分長期在外的農戶,新豐村組織黨員及志愿者對其房前屋后進行清理。針對村里一些與整體環境不協調的“疑難雜癥”,例如一些破舊柴房、雜物間等,“村兩委”上門入戶做好群眾工作。
同時,多名老黨員在掛“黨員戶”門牌當日就率先帶頭簽訂了環境衛生包片責任書,自身示范的同時,督促包保的黨員普通戶、群眾戶搞好自家庭院衛生,讓村莊環境變靚麗。
將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去舊立新,從根本上改善人居環境。2018年以來,新豐村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全面組織實施了以“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三提升”為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針對無人居住、嚴重破損、有安全隱患、影響村容村貌的閑置住房,征集村民意見,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形成決議。以邢羊村自然村作為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試點,為村里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凝心聚力、開辟新徑。
七月以來,新豐村出動有上千人次,兩臺挖機,四臺農用車,共清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拉亂掛等100余處,清理雜亂建筑9處,打撈溝塘垃圾和漂浮物20余處,硬化主干道兩側護坡近2000米,統一更換小菜園旁的柵欄10余處,并對5處新粉刷墻壁進行設計繪畫。
現村莊居住戶數451戶,人口1763人。耕地2281畝,可養水面572畝。擁有葡萄種植、河蟹養殖、龍蝦養殖等特色產業。村集體統一管理閑置宅基地,推進無功能建筑拆除整治工作,對村內年久失修的無人居住的房屋入戶宣傳動員,讓群眾充分了解拆除政策。黨員帶頭,以點帶面,拆除一戶,帶動一片,和農戶簽訂協議。在征求群眾意見基礎上,累計拆除無功能建筑1200平米,涉及農戶22戶。綜合利用拆后閑置地塊,按照“四園兩場”模式—“小菜園、小花園、小景園、小文化園和停車場、農民活動場”,建成示范點5處。
休閑廣場解決了老百姓休閑健身問題,增添了農民活動場地。閑置地塊平整綠化,美化了人居環境,停車場解決了停車難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