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日正式啟動供暖。據市城管委消息,12345熱線關于供暖的舉報投訴量與去年相比略有增長,但漲幅不大。面對市民訴求,相關部門接訴即辦,積極查漏補缺,確保全市整體供熱系統平穩運行。
從“定時供暖”到“彈性供暖”,表面看是決策跟著天氣變化走,實際上是跟著民意期待走。供暖季提前啟動,對相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方方面面的訴求也必然次第呈現。一根根供暖管道,連著千家萬戶,又連著多方主體,可能家家戶戶供暖設施新舊程度不一,某些小區產權關系還錯綜復雜,一旦出現跑冒滴漏等情況,協調起來往往要很費一番周章。可以說,平穩順利度過供暖季大考,挑戰才剛剛開始。
民生無小事,細微見真情。為解決供暖過程可能出現的大小問題,相關部門嚴陣以待。比如,市供熱應急搶險隊伍配齊物資并24小時值守;東城區將上一采暖季訴求用戶作為重點,以“回頭看”防止“舊病復發”;順義農村地區開通煤改清潔能源24小時服務熱線,安排專人解決各類故障問題;房山區通過智慧供熱檢測設備,提供精準數據支撐……千頭萬緒的工作背后,是整個城市供暖機制的有效聯動。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各個環節不掉鏈子、無縫銜接,就能更好為廣大市民守護一份溫暖。
城市治理這項宏大課題,最終落點是千家萬戶的具體生活。精細化治理往深里走、往細里走,需要持續打撈的民意訴求很多,亟須動態調整的政策舉措也不少。每一次回應民生冷暖,既是對治理能力的考驗也是淬煉。在應對供暖季挑戰中,用好“首接負責制”,讓群眾少跑腿;通過掛賬督辦、逐項銷賬等方式,倒逼接訴部門切實負起責任……充分寓治理于服務,便能在改進服務中優化治理。
“暖”,是一種溫度的體現,也是一種為民的姿態。一處處細節優化,一項項“加分”累積,提升的是治理的精細度,也是廣大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孫延安)
[編輯:
董磊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