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安徽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輛裝著集拼貨物的車輛開進馬鞍山綜保區,走的是非保稅貨物專用通道,省去了卸貨查驗環節,僅用2分鐘就實現卡口放行。
安徽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馬鞍山綜保區內的一家新能源電池生產企業,主要生產高性能鋰硫儲能電池,產品面向國內外銷售。“以前,集拼貨物進入綜保區,需要卸貨查驗,等待時間比較長,一般在20分鐘左右。”公司負責人李康介紹,自從海關開通非保稅貨物專用通道后,過卡時間大大縮短,通關效率提高了,物流成本降低了。
非保稅貨物專用通道的開通,得益于馬鞍山海關結合主題教育開展的企業調研行動。前不久,馬鞍山海關在深入綜保區企業調研過程中了解到,區內部分企業的生產設備及原材料需通過非保稅方式進出綜保區,在入區過卡時,經常會遇到與保稅貨物共用卡口、排隊等待時間長、集拼貨物需要先卸貨再過卡等難題,影響了通關效率。
在充分了解企業訴求和實際困難后,馬鞍山海關結合智慧海關建設,以探索“智慧卡口”應用場景為抓手,全面梳理和優化非保稅貨物進出區業務流程,開通非保稅貨物專用通道,通過對綜保區輔助系統及卡口進行升級,依托現有綜保區通關輔助管理系統,整合優化原有非保稅業務填制模塊,創新搭建非保稅集拼業務單證系統。
同時,馬鞍山海關在綜保區內外卡口各設置一條帶地磅的非保稅貨物專用通道,新增地磅數據自動采集模塊。車輛過卡時,系統將地磅采集數據與企業申報數據進行自動比對,實現“企業一次申報、后臺比對分析、卡口自動驗放”。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馬鞍山海關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堅持問題導向,以調查研究為抓手,主動回應進出口企業訴求,從“解剖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推進前期調研成果轉化運用,著力破解發展難題。
近年來,馬鞍山綜保區內企業開拓和利用國內市場進程加快,非保稅業務通關需求也越來越多,原有卡口登記、分類監管等非保稅貨物進出區模式已無法滿足企業通關需求。此次智能卡口系統再次升級,雖然切入點是安徽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具體問題,但輻射的是非保稅貨物進出區這一類問題,解決了非保稅集拼貨物通關效率不高的難題,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據統計,自開通以來,非保稅貨物專用通道已累計為區內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約2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基層海關直面一線、直面企業的優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結合馬鞍山綜保區業務發展情況,通過智慧海關建設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能力,同時依托馬鞍山綜保區政策優勢和區港聯動優勢,推動馬鞍山綜保區高水平開放及高質量發展。”馬鞍山海關副關長吳鈞表示。
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葛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