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遷入量,體現著地區生產要素流動性和經濟活躍度。來自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安徽遷入經營主體808戶,同比增長19%。
放眼全國,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聯合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搶企大戰”城市地域全景報告》顯示,2018年以來,安徽遷入1.2萬家企業,位列第7位;城市按照企業遷入量排名中,合肥遷入3302家企業,位列第17位。
在流動的市場中,企業選擇投資落戶的標準是什么?在“搶企大戰”中脫穎而出,安徽憑什么?近日,記者進行走訪調查。
產業實力
成為企業“引力”
在合肥高新區,天宇航空數據科技(合肥)有限責任公司近期正忙著招人,不久后,公司將正式運轉。公司副總經理張迪說:“落戶合肥,絕非偶然,從各方各面來說,合肥都是很好的選擇。”張迪口中的“各方各面”,產業鏈健全是主要原因。天宇航空數據科技(合肥)有限責任公司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張迪說:“去年2月,合肥高新區到北京招商引資,這是我們第一次正式接觸合肥。但在這之前,我就對合肥有所了解。行業內口耳相傳,不少企業在合肥有投資項目。落戶合肥,正是看中了這里航空航天產業基礎好,合作伙伴多,有利于未來發展。”
資料圖:合肥市高新區。(徐旻昊 攝)
圍繞資源優勢和產業布局,實施精準招商,讓企業一落戶就能在產業鏈上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合適的伙伴。安徽的“吸引力”是“雙招雙引”工作成效的體現。
以天宇航空所在的空天信息產業為例,目前,合肥已擁有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形成了以衛星導航、遙感測繪、空間技術等為核心的空天信息上下游產業鏈。這得益于合肥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加快空天信息產業集聚。《加快推進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明確,從上市融資、人才引進、企業研發、規模發展、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為產業規模化發展注入新動力。
來自省市場監管局的數據顯示,遷入主體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制造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
這與我省產業布局相吻合,當前,我省運用“科創+產業”“龍頭+配套”的打法,加快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在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智能家電(居)等產業集群成效顯著。尤其在科創領域,聚焦核聚變能源、量子科技、深空探測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建立攻關項目“揭榜掛帥”“競爭賽馬”運行制度,支持頂尖技術人才領銜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從而能吸引眾多科創企業落戶。
企業遷移,瞄準的是一個地區豐厚的資源,唯有夯實產業基礎,才能產生更強的吸引力。
招商誠意
激發投資活力
“從招商活動上了解到”“合作伙伴推薦”……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遷入經營主體從何處了解到安徽,以這兩種情況居多。
位于歙縣的中瀚鉀業有限公司今年初遷入,企業負責人周幼華告訴記者,自己在深圳的招商引資活動上接觸到黃山市,加之有合作伙伴的引薦,最終選擇落戶歙縣。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安徽素有敬商重商、安商興商的傳統,時至今日,我省常態化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多渠道收集企業訴求,以誠待人、以信招商,讓江淮大地成為一片投資熱土。
資料圖:第二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展館。(徐旻昊 攝)
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投資安徽行”系列活動部署,8月22日,省商務廳利用組團參加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契機,在吉林省長春市成功舉辦投資安徽行(長春)懇談會,誠邀企業家到皖投資興業。長沙、昆明、成都……今年以來,安徽招商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積極開展全產業鏈招商,推動招商引資上規模上水平上臺階。
完善招商助企政策,合肥不久前發布了《合肥市支持總部經濟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在用地、金融、通關等方面釋放政策紅利,明確提出對于總部企業將上市主體遷入合肥市的,給予3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圍繞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十大新興產業,我省建立了由省領導牽頭負責的十大新興產業省級專班推進機制,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為企業投資和項目落地提供全過程、全要素的服務。
產業發展與招商工作相輔相成,產業集群優勢就是招商優勢,引進一個、帶來一批、輻射一片,“鏈式”招商釋放“磁吸”效應,不斷推動產業發展壯大。
營商“軟環境”
成就發展“強動力”
2016年,安徽富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從廣東東莞遷到了安徽太湖,是最早一批落戶太湖的功能膜生產企業。公司每天可以生產40萬平方米的光學膠,是國內眾多知名手機、汽車、筆記本電腦等生產企業的供應商。
富印公司副總經理高寒說:“起初落戶太湖,主要是為了就近服務華東市場,另外,綜合計算在太湖的人力、土地、物流等成本,相較在東莞,要降低5%左右。”近6年,富印公司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長,今年產值有望突破7億元。】
隨著公司快速發展,高寒覺得,太湖的營商環境很打動他,“政府為我們安排了服務專班和聯絡員,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聯系,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辦事效率”。
據了解,太湖將功能膜新材料作為“首位產業”發力,今年以來,已為40多家企業協調金融擔保6.3億元,并投資500萬元建成功能膜檢測研究院,聯合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開展技術攻關。圍繞“一張膜”延鏈補鏈強鏈,目前太湖縣形成了上游基膜、中游涂布、下游顯示應用及模切的省級功能膜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出2家上市企業、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41家高新技術企業。2022年,全縣功能膜新材料產業累計實現產值81.8億元,同比增長26.7%。
資料圖:太湖一企業員工正在加工出口藍光膜系列產品。(李博 攝)
要遷入,更要留住。以營商環境建設為突破口,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護航。以企業開辦為例,我省實現企業開辦平臺與金融綜合服務、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報裝開戶系統的對接,常態化為新開辦企業提供開辦登記、生產經營、融資咨詢、信息共享等13個事項“一網通辦、集成服務”。全省實現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同步發放,電子檔案系統獲批建設初步完成了各市登記系統在政務服務網上的整合。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我省正著力建設高效便利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利企惠企的市場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營造人人都重視營商環境、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時時處處都講營商環境的良好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