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看報告,我更喜歡琢磨影像里的‘秘密’。只有看得懂影像才能夠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來下診斷與治療。”8月21日,在市中醫院,一位中醫師正認真閱讀CT影像,準備近期為患者做手術。這位醫生就是獲得2023年“馬鞍山市最美醫生”榮譽稱號的市中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黃建。
因酷愛鉆研中醫醫術,黃建不僅在市中醫院小有名氣,其參研的科研項目《針刀骨減壓聯合中藥內服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獲安徽省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還入選中國(安徽)第九批援南蘇丹醫療隊,用小針刀醫術播下了跨越洲際的大愛種子。
時間的指針回撥到2021年。當年3月,中國(安徽)第九批援南蘇丹醫療隊在安徽大學正式成立。黃建與隊友們進行為期半年的出國前培訓,并于2021年9月出征非洲南蘇丹執行為期一年的衛生援外任務。
“我們醫療隊所在的朱巴教學醫院位于南蘇丹首都朱巴,是南蘇丹最好的醫院。”回憶起援非的日子,黃建告訴記者,雖說是最好的醫院,實際上,朱巴教學醫院的房屋、醫療設備、藥品器材連我國縣級醫院的條件都達不到,病房是大通鋪,男女混住,充斥著濃重的刺鼻氣味;沒有自來水,生活用水是含有大量泥沙的井水;時常停電,手術必須在供電的2小時內完成;語言不通,當地群眾都操著濃重阿拉伯口音的英語,溝通困難……面對著這重重困難和考驗,黃建和醫療隊員們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由于當地飲食習慣、氣候及居住環境等因素,疼痛和消化性潰瘍的患者特別多,服用止痛藥會加重胃部疾患。黃建充分發揮中醫優勢,為患者做針灸、推拿、拔火罐等,收到良好效果。其中,黃建有效運用小針刀中醫醫術,為當地患者醫治,效果明顯。
2021年10月8日,一位患者來到朱巴教學醫院尋求中國醫療隊幫助,她的膝關節疼痛已一年有余,合并有內翻畸形,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黃建診斷該患者患有膝關節炎,為其施行小針刀治療。常規擺放體位,消毒,麻醉,精細針刀治療操作,一系列嫻熟操作結束后,患者即感疼痛明顯改善,活動自如。一周后復診,患者膝關節已無疼痛,豎起了大拇指,稱之為“神奇的小針刀”。
據了解,小針刀中醫醫術治療操作時間短,針口小,術后不易感染,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尤其是不需使用昂貴的耗材。這些特點在衛生條件匱乏的南蘇丹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深受當地患者的歡迎。援非期間,黃建共為南蘇丹患者開展特色針刀微創治療168人次,很多患者就診時表情痛苦或行走不便,治療后針到病除。
援外醫療隊員還是“民間外交官”,工作之余積極傳播中國中醫文化。2022年2月22日,黃建隨醫療隊遠赴條件更艱苦的倫拜克進行巡回義診,義診期間就診人數眾多,患者很早從家來醫院排隊。醫療隊共接診2600余人次,在當地產生了轟動效應,中醫診室接診198人次,得到很好的反響。
黃建還想讓中醫在南蘇丹生根發芽,造福更多非洲人民。為此,黃建給當地醫生傳授針灸技術,將中醫打造成援外醫療的一面旗幟。援非期間,黃建共診治病人2000人、2302人次,其中針灸等傳統治療2061人次、特色針刀微創治療168人次。他的奉獻精神和精湛醫技受到了當地政府和患者的高度贊譽。2022年9月,南蘇丹副總統阿卜杜勒巴吉代表南蘇丹政府向他頒發了榮譽證書。
記者 楊正文 通訊員 潘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