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滔滔,歲月悠悠。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依江而建、因江而興的馬鞍山孕育出繁盛耀眼的長江工業文化。
在這座城,中國第一只火車輪箍、第一套高速線材、第一根H型鋼接連產出,中國鋼鐵第一股成功上市,深深地挺起了中國鋼鐵的脊梁。最近,隨著安徽省首部工業題材話劇《爐火照天地》的各地巡演,也讓更多人知道,是馬鋼一舉打破高鐵車輪被國外壟斷的局面,為高鐵穿上“中國跑鞋”。
在這座城,談論長江文化必繞不開工業文化,工業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2023馬鞍山首屆長江文化論壇上,與會嘉賓們深入研討、挖掘馬鞍山區域長江工業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感嘆“馬鞍山正書寫另一種散發著金屬光焰的詩”。
矗立在長江之畔、素有冶金業“江南一枝花”美譽的鋼鐵工業基地——寶武馬鋼,留存著璀璨的長江工業文化,描繪了馬鞍山這座城市工業史上波瀾壯闊的畫卷。
“寶武馬鋼是馬鞍山工業發展沃土因‘智’蝶變、因‘新’跨越的一個生動縮影,不僅見證了馬鞍山工業文明的崛起,也體現了敢為人先、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市經信局產業政策科科長陳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嘆,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工業文明歷史的挖掘和工業文化傳承,并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亮點頗多,凹山地質文化公園和薛家洼生態園是典型代表。
增強經濟增長韌性,挖掘文化產業發展潛力。陳晨說,下一步,市經信局將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光伏及儲能產業集群發展,以及節能環保、新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持續開展產業鏈對接活動,幫助企業擴訂單、補鏈條,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產業政策與財稅政策的協同配套,逐步構建支持工業文化發展的政策體系,積極完善支持政策,調動工業企業積極性;完善工業遺產保護政策,明確產權所有者破壞、拆賣工業遺產等行為的懲罰性措施,落實好日常維護資金和管理部門,做好宣傳工作,提高產權所有者保護意識,充分將工業遺產的文化價值、精神價值轉化為品牌價值、經濟效益。
如何把長江工業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市經信局科技與裝備科科長李云尉認為,馬鞍山工業發展重在轉型,貴在創新。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智能化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機器換人”,依托羚羊工業互聯網等智庫,不斷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我市已擁有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3個,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90戶。
“我們正在以實現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為目標,學習‘杭嘉湖’的先進理念和工作做法,加大力度解決工業企業在智能化轉型升級中的難點、堵點、痛點。”李云尉表示,接下來,市經信局將深化智能制造診斷結果應用,加快工業企業“智改數轉”,持續打造標桿示范,力爭到2024年新建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戶、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5戶、省級智能工廠10家、省級數字化車間30家,進一步提升全市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繼續統籌推動制造業三年倍增攻堅年各項任務落地落實,為推動我市工業發展、賡續長江工業文化貢獻力量。
記者 高瑩 通訊員 唐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