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馬鞍山市“奮力打造長三角‘白菜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邀請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研究服務中心主任蘇麗麗,市投資促進中心主任袁敏,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翟宏偉,圍繞“聚焦開放聯動高水平,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進行專題發布。
加速“融長” 譜同頻共振新篇
三年來,我市實施一體化發展提升行動,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為主攻方向,堅持全市域、全領域與滬蘇浙同頻共振。
規劃空間進一步協同。我市簽訂《南京都市圈規劃合作框架協議》,與南京市共同完成《寧馬一體化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寧馬交通一體化對接通道及中心城區重要交通干道系統用地預控研究》,將相關成果納入兩市國土空間規劃。
基礎設施進一步聯通。商合杭鐵路含山段建成投運,鄭蒲港鐵路通車運營。巢馬城際鐵路、寧馬城際鐵路全線進入快速施工階段,揚馬鐵路(安徽段)可研報告獲批,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開工建設。寧馬高速“四改八”、寧和高速加快建設。
毗鄰區域進一步融合。實現寧馬所有毗鄰片區跨界一體化發展全覆蓋。一體化供水、警務合作、跨界醫聯體等10個兩地共建共享共治項目實體化運營。
產業協作進一步加深。我市推動中國寶武和馬鋼集團、浙江吉利和華菱星馬戰略重組。全市9個縣區、開發園區與長三角重點園區簽署17份合作協議,實現合作共建全覆蓋。
創新聯動進一步深化。我市全面啟動“青吳嘉馬”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試點工作;成立中國藥科大學等技術轉移分中心,共建南京大學(馬鞍山)高新技術研究院等,推進產學研合作及成果轉化落地。
生態保護進一步聯動。我市開展長江岸線綜合治理和“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與南京市簽訂森林防火、交界水域采砂聯防聯控合作協議,與南京、滁州簽訂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協作共管協議。
公共服務進一步共享。我市開通10條跨省公交專線,建成使用寧和公交換乘中心等公交樞紐;推動寧馬各類學校結對共建,推動全市各醫療機構與長三角知名醫院開展合作。
招大引強 構建產業生態圈
2020年以來,我市聚焦“1+3+N”產業融合集群升級版,緊盯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創新招商思路,著力招大引強,取得良好成效。
2020-2022年,我市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263個,20億元以上項目123個,50億元以上項目28個,100億元以上項目7個,其中,來自長三角地區項目753個,占比59.6%。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簽約項目272個,固投5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30個,固投20億元以上項目8個,固投50億元以上項目2個,新引進項目中來自長三角地區項目54個,占比56.8%,順利實現“雙過半”任務目標。近年來,泉峰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正奇20GW高效N型電池片智能制造產業化項目等一批百億大項目落戶我市。
近三年,我市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4026.9億元,年均增長8%;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26426.3萬美元,年均增長270.4%。上半年,全市實際到位外商直接投資11589萬美元,位居全省第4,同比增長3.5%;全市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531.5億元,排名全省第5,同比增長6.8%。
擴消費穩外貿 暢通產業鏈條
三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形勢,我市始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有進的工作基調,全力擴消費、穩外貿、促合作、保民生。
三年來,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20年的795.8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958.24億元,年均增長9.7%,限上商貿企業從383家增長到481家,年均增長12.1%。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初步形成“1+5+N”體系的全市夜間經濟新格局,積極引進“首店首發”品牌超30家,城市消費品質不斷提升。
三年來,我市外貿進出口額從2020年的58.2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66.7億美元,年均增長8.6%,外貿企業實績企業由561家增長到627家,年均增長4%,連續13年被評為“中國外貿百強城市”。三年來,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累計3.9億美元,項目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實際對外投資累計2004.6萬美元;勞務輸出累計1684人。
我市成功獲批馬鞍山自貿聯動創新試驗區,全面完成我市可復制推廣的137項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率100%。馬鞍山自貿聯動創新試驗區兩個片區2022年實際利用外資9936.7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3億美元,占比全市34.5%。
記者 王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