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網以綱,千目皆張。”只有抓住重點,提綱挈領,才能掌握工作主動權;只有找準靶心,有的放矢,才能實現發展新突破。
市委十屆四次全會明確要求,加快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市、動能強勁的科技強市、智能綠色的制造強市、高質高效的農業強市、英才薈萃的人才強市、人民滿意的教育強市、獨具魅力的文化強市。藍圖已經繪就,實干是最好的表態。全市上下要堅定一馬當先,加快建設“七個強市”,久久為功、持之以恒,一筆一畫、工工整整,把美好藍圖轉化為馬鞍山高質量發展的實景圖。
加快建設“七個強市”,要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千萬條,高質量發展第一條。落實到馬鞍山,就是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市,堅持把制造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綱”,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一馬當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壯大數字經濟,全力招大引強,加快項目落地,樹立抓消費也是拼經濟的理念,提檔升級現代服務業,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上一馬當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打造全省鄉村振興樣板區。
加快建設“七個強市”,要著力打造高水平創新型城市。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我們要高舉創新大旗,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力。要加快建設科技強市,在推進創新發展上一馬當先,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融入長三角創新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要加快建設人才強市,在打造長三角重要人才高地上一馬當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大人才培育引進力度,拓展人才交流合作,營造人才發展良好生態。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市,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上一馬當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升教育服務發展能力,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加快建設“七個強市”,要著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我們要加快建設生態強市,在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上一馬當先,實施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新一輪提升工程,持續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治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加快建設“七個強市”,要著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有了文化,城市才有了底蘊、靈性和氣質,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競爭力和吸引力。我們要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在推進文化傳承發展上一馬當先,做好高質量文化供給,加強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旅游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
東風浩蕩疾馳遠,大潮奔涌奮楫先。把“七個強市”愿景變為實景,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我們要牢記殷殷囑托,錨定奮斗目標,提振“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責任感,激發“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把一個個困難點變成出彩點,用干事創業的力度換來高質量發展的速度,以狠抓落實的成效交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馬鞍山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