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三伏天。酷暑天氣,別人唯恐避之不及,對于雨山區佳山鄉格林社區志愿者計德翠來說,卻是不可多得的備“鞋骨”的好天氣。
在格林社區,提到“棉鞋奶奶”,幾乎是家喻戶曉。計德翠正是人們口中耳熟能詳的“棉鞋奶奶”。71歲的她已志愿做了十年的鞋。十年間,她與團隊姐妹已累計送出棉拖鞋、單拖鞋4000多雙,這些暖心鞋不僅送給敬老院、轄區孤老、留守兒童、環衛工人和消防救援人員,還送給了遠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制鞋團隊中,她也在格林社區暖心驛站有了自己的“固定攤位”。
獻愛心是母親留給計德翠的寶貴財富
提及做鞋的初衷,計德翠總是想起2013年跟著母親學做棉鞋的情形。“那時我已退休,想發揮余熱。母親讓我跟她學做鞋,把愛心傳遞下去。”計德翠回憶道,“母親總是做棉鞋,免費送給困難群眾。或許是耳濡目染,當母親逝世后,我接過了她的心愿。困難群眾的笑臉,就是對我最大的鼓舞!”
計德翠安排好家務與做鞋的時間。每天凌晨3點便起床蹲在地上裁剪布料,5點做家務,等孩子們上學上班后,她又坐在縫紉機旁縫鞋面……
2015年,計德翠第一次和格林社區取得聯系,她捐贈的兩大袋棉鞋被送給轄區孤老和留守兒童。2016年,計德翠又加入了格林社區大管家志愿服務隊,為敬老院老人和福利院兒童免費制鞋。也是在這一年,計德翠的制鞋隊伍加入了新力量,同一個小區的戴家美老人得知她的善行后,自愿來打下手,做鞋的速度很快得到了提升。此后,越來越多的老人要求加入計德翠的制鞋團隊,傳遞愛心。
有一次,計德翠將棉鞋送進了雨山消防救援大隊,一名小伙子激動地說:“我特別開心。像這種鞋,小的時候,奶奶給我做過一次,長大之后再也沒有人給我做了。計奶奶這么辛苦做鞋,很感謝計奶奶!”
點滴愛心匯聚起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人們常說,做一次好事不難,難的是堅持把好事做下去。支撐計德翠堅持做棉鞋,除了心中那份執著,還有來自身邊人的愛心。
從計德翠開始縫制棉鞋起,她的女兒、女婿、老伴都陸續為她的善舉創造條件——女兒給計德翠買了省力又好用的縫紉機,女婿跑腿買來原材料,老伴拿出平時省吃儉用的錢,讓計德翠布料買厚點的、鞋底買防滑的。
計德翠的善舉陸續感動了越來越多的人。鴻鑫服裝加工店老板陶宏盡力為計德翠提供做鞋布料。“每次我要什么布料就聯系他,他總會幫我留意著。”別人對她的好,計德翠點點滴滴都記在心里,然后通過一針一線回饋給社會。
格林社區聯系物業為計德翠和她的制鞋團隊提供了一間工作室。計德翠也把自家二樓改成了工作室,里面放滿了各種半成品和制作棉鞋的材料。為滿足鞋碼大小不一的需求,計德翠專門做了各種不同尺碼的鞋,并設計了夏、冬兩款。她縫制的拖鞋針腳細膩,做工精致,布料圖案豐富,深受群眾喜愛。
如今,計德翠在格林社區的暖心驛站有了自己的“固定攤位”,每逢周三上午,她都是最忙的,附近居民總來找她縫縫補補。雖然年紀大了,眼睛花了,兩只手沒有以前靈活了,她說:“只要有人愿意穿,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雍珣 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