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我市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全面推進全市垃圾分類提標擴面,逐步完成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全覆蓋,構建完整的垃圾分類全鏈條管理體系,健全完善垃圾分類體制機制,打造獨具馬鞍山特色的垃圾分類升級版。
《方案》指出,垃圾分類分步驟實施,力爭到2023年底,主城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三縣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50%以上。廚余垃圾、有害垃圾轉運、處理系統較為完備;到2024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基本完善,三縣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到2025年底,全市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法規體系、制度體系,生活垃圾分類機制和成效走在全省前列,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從“扔進一個筐”到“細分四個桶”,從“新時尚”到“好習慣”,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關系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將堅持以人為本、設計先行,因地制宜、簡潔實用,穩中求進、循序漸進原則,把方便群眾作為垃圾分類工作落腳點,充分考慮群眾感受,減少堵點痛點,提高參與熱情;堅持培育一批、示范一批、推廣一批,每年打造10個示范小區、10個示范公共機構、10個示范學校,逐步織密全市垃圾分類網。
我市將繼續堅持示范片區試點先行,集中推進花山區桃源路街道、雨山區安民街道、博望區博望鎮三個示范片區建設;把宣傳作為先導工程,多形式、多途徑廣泛開展全覆蓋、浸透式宣傳,逐步培育市民習慣養成;充分聽取居民意見,合理規劃設置垃圾分類收集點,力爭年底前完成全市750余處小區收集點的設置;發揮公共機構標桿表率作用,強化督導員專員指導,做好源頭分類投放,有步驟有計劃地在居民小區撤桶并點。此外,我市還將加大垃圾分類轉運站點建設,規范執行分類清運制度,構建分類信息化平臺,加大綜合執法保障,努力讓垃圾分類每一環節看得見、管得著。
《方案》還明確,我市將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思路,完善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工作體系,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文明城市、城市管理、文明單位、“最干凈城市”等考核內容,鼓勵各載體單位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吸收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工作。
記者 余萍 通訊員 沈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