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抄底蔚來,牽手大眾,狂攬比亞迪……近年來,合肥“汽勢如虹”,新能源汽車版圖不斷擴大,正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
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亞迪、蔚來、大眾、長安、安凱等6家整車企業,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巨一科技等300多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今年1-4月,汽車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23.7%,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17.2萬輛,占全國7.5%。
堅持引培并舉 壯大產業規模
6月9日,記者走進大眾安徽生產車間,不禁對其車間內高度智能化的作業景象點贊:黃色的機器人機械臂正有序作業,焊裝工藝已實現全程無人化操作……
5月30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合肥經開區簽署協議,總投資10億歐元的大眾汽車全資控股科技公司項目正式落戶。而在此前的“投資安徽行”系列活動上,大眾汽車就高調宣布,計劃再投資231億元人民幣,助力安徽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車強省”。
“不同于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的另外兩家合資公司(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大眾安徽在華只生產新能源車,而在技術研發層面,大眾安徽更多關注車聯網技術,包括信息娛樂技術、高級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技術。”大眾安徽CEO葛皖鏑表示,除了生產制造之外,技術研發也是大眾安徽非常重要的職能。
大眾緣何如此青睞合肥乃至安徽?究其原因,合肥軟硬實力兼具,其開放協同、利他共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生態圈,已成為吸引世界百強企業的“強磁場”。
“公司是大眾多年的合作伙伴,大眾到哪里我們就去哪里布局。”寧波華翔電子合肥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胡鼎峰說,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產業園一期廠房已投產,零部件正跟隨大眾安徽裝車驗證。
越來越多的供應商緊隨大眾的腳步,相繼到合肥“拿地開工”。截至2022年,大眾安徽已與16家本土企業供應商開展合作,有38家供應商跟隨大眾安徽進行投資。如今,大眾安徽已與超過1500家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近300家生產供應商和800家采購供應商就位。
近年來,合肥加快提升存量,建立汽車領域“規上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百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30多家、億元以上企業25家。依托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延伸拓展,去年來開展“龍頭與配套”“芯車協同”等供需對接活動10場,參加企業超200家,達成配套意向20多項。目前,新能源汽車本地配套率達35%,三年間提升15個百分點。
同時,突出招大引強,健全“洽談簽約—開工建設—投產達產”全流程服務機制,2022年新簽約項目145個,協議投資1223億元、同比增長25.3%。未來三年,新能源汽車產能將加速釋放,年均凈增產量超50萬輛、產值超千億。
堅持創新驅動 提升產業韌性
“近日,國軒高科正式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全新LMFP(磷酸錳鐵鋰)體系的L600啟晨電芯及電池包。這款電池,在全球開啟了無三元材料也能讓新能源汽車續航1000公里的先河。此外,公司還在探索新型電池技術,如半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合肥國軒電池有限公司產品制造部總監余勇千介紹。
余勇千表示,多年來,國軒高科始終將研發創新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2022年度,國軒高科研發投入達24.16億元,同比增長107.09%。去年年底,公司研發技術團隊達6267人,未來五年規劃超過1萬人。公司多年來人才資源的積累和戰略實施也受益于合肥人才政策。包括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和高等院校畢業生引進政策等,使得公司人才吸引力提升,高水平人才規模不斷壯大。
近年來,合肥聚焦汽車產業“卡脖子”技術,與大院大所等共建新型研發機構5家,組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級平臺50家,實施芯車協同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20多項,完成16種零部件、23種芯片的本地化驗證。通過“揭榜掛帥”發布攻關項目21項,其中12項獲省科技重大專項支持,半固態電池、鋰金屬電池、智能座艙芯片等技術全球領先。支持中國科大等高校加強汽車學科建設,建設合肥學院大眾學院,開辦職業院校“訂單班”,每年為合肥輸入各類汽車人才8000名。
激發產業活力,金融賦能來幫忙。合肥迭代升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專項政策,2022年為江淮、國軒等23家企業兌現研發創新等資金超25億元。完善“國資入股—市場退出—循環投入”投資路徑,國資累計投入汽車領域超百億、帶動投資500多億元。構建“基金+產業”“基金+基地”“基金+項目”驅動模式,設立16只汽車產業相關基金,總規模超600億,已投資重點項目20多個。
堅持區域聯動 擴大產業輻射
合肥“抄底”蔚來,展現了其超前的“風投”眼光。近年來,蔚來始終重視與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協同發展。特別是在長三角一體化帶動下,蔚來近幾年實現了良好的體系化效率。
“目前,蔚來超過70%的產業鏈合作伙伴都來自于距離合肥600公里的周邊區域。”蔚來合肥區域總經理余東明告訴記者,從2016年起,蔚來圍繞合肥進行深度產業布局,先后建成兩座先進制造基地,并實現了近地化物流。長三角成熟的產業鏈體系與區位優勢,讓蔚來可以落實和推進近地化戰略,拉動重點合作伙伴進入制造園區就近生產,即時供貨,大幅縮短了供貨周期,優化了物流成本,也能迅速在現場落實和解決問題。
近年來,合肥加快組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新能源和網聯汽車產業聯盟、合肥都市圈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與淮南共建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落戶蔚來整車二期、電驅動工廠二期等重點項目;舉辦合肥—蚌埠新能源汽車產業合作對接會,形成9項合作意向,年內預計新增供貨金額2.5億元。組織2022蔚來合作伙伴日活動、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峰會等活動20余場,吸引全國700多家企業參加,增強合肥新能源汽車品牌效應。
下一步,合肥將繼續搶占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制高點,力爭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80萬輛、產值超2000億元;“十四五”末,產能突破300萬輛、產值達5000億元,為全省打造萬億汽車產業集群貢獻合肥力量。
據悉,2023年,安徽全省汽車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1-4月,全省汽車產量62.6萬輛,同比增長28.9%;居全國第4、長三角第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20萬輛,同比增長46.3%,居全國第4、長三角第2。
目前,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在研究出臺《關于以創新引領提升汽車產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汽車產業集群的指導意見》,提出聚焦整車、零部件和后市場一體化發展,強化研發、制造、服務整體協同,全力打造一流的創新生態、智造生態、服務生態、人才生態、資本生態、文化生態和開放生態,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建成世界級的汽車產業集群,2025年汽車產業產值過萬億元。(記者 汪喬 程昊 實習生 王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