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碧晨 設計
一年一度,“長三角之約”再度開啟,“朋友圈”熱度持續走高。
2023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開局起步之年,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周年。
也是這一年,長三角地區黨政干部走訪交流更為頻繁,在一次次“走親訪友”中,交流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經驗以及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實踐。
這是位于合肥市長豐縣的鐵路水家湖貨運站等待裝車外運的新能源汽車(5月9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6月5日至6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將在安徽合肥舉行。
共話發展、攜手奮進的背后,這片土地已成為中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市場容量最大的區域之一。
2022年,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已達29萬億元,以占全國1/26的面積,1/6的人口,連續五年創造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誕生了世界第六大城市群。8個地級以上城市入圍全國“萬億俱樂部”,占全國1/3。全國“經濟壓艙石、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的作用愈加凸顯。
共繪“一幅圖”、共下“一盤棋”、共治“一江水”、共建“一張網”、共推“一卡通”……熱土之上,一批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正在涌現。
站在新起點,滬蘇浙皖將怎樣繪就發展藍圖,又如何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答卷,令人滿懷期待。
走親訪友
今年春天,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黨政“一把手”頻繁“串門”,跨省份探討區域協同發展。
全國兩會閉幕后的第三天,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率領上海市黨政代表團,于3月16日至18日先后前往江蘇省蘇州市、南京市,安徽省六安市、合肥市,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來自上海的黨政干部們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察看最新制度創新成果,實地走訪科研院所、創新企業、市場監管部門等,學習借鑒兄弟省市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
相隔數日,3月20日至23日,江蘇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學習考察,主動加強對接。陳吉寧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對江蘇省黨政代表團來滬考察表示歡迎。他說,江蘇廣大干部群眾敢闖敢干、善作善成的精神狀態和工作勁頭,值得上海同志認真學習借鑒。滬蘇兩地聯系緊密、優勢互補,合作空間十分廣闊。
不久后,4月12日至13日,浙江省黨政代表團又先后赴江蘇、上海學習考察。“這是一次務實之旅、學習之旅、取經之旅。”在返程火車上召開的交流總結會中,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說道。他表示,要第一時間就地消化、持續深化、加快轉化這次學習考察成果,學習蘇滬高質量發展之長、走好浙江現代化先行之路。
近一個月備受外界關注的“走親戚”,釋放出強烈的經濟復蘇信號。人勤春來早,功到秋華實,向高質量發展目標前行的隊伍中,以上海為龍頭、蘇浙皖各展所長的長三角,無疑起到領頭羊作用,更肩負著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代使命。
這是滬寧沿江高速鐵路江陰站站房(4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近4年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經濟規模穩步提升,年度地區生產總值由2018年的22.1萬億元增至去年的29萬億元。
如何攜手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走深走實?在3月24日江蘇省黨政代表團結束考察后的總結交流會上,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指出,只有走出家門學習先進,才能明位勢而清醒、知不足而奮進,要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更加主動融入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當前,滬浙皖發展日新月異,態勢十分強勁,大家帶著學習的態度和比較的視角,都有‘不看不知道’的震撼、‘還可以這樣’的啟發。”
共贏共進
從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到協同發展、創新引領、長三角的前進腳步“有跡可循”。
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首次舉行可追溯至2005年。自2018年以來,新一輪的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已召開5次,依次在上海、安徽、浙江、江蘇舉行,今年再度回到安徽。
2018年6月1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召開。會議以《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編制完成為標志,進一步明確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
也是從這場“上海會議”開始,延續十余年的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換成了一種高密度的開法。除了主要領導們的座談會,還配套召開多個工作會議、確定新的具體合作項目乃至舉辦論壇、安排實地考察等等,長三角的合作濃度愈發顯現。
5月7日,市民游客在上海豫園商城中心廣場觀看街頭藝術表演。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同樣在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按下“快進鍵”。這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總書記再次為這片占全國經濟總量近四分之一的熱土指明了發展方向,“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如今,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進入第五個年頭,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密集“走親訪友”背后,“高質量發展”已然是關鍵詞。
4月18日,江蘇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強調,要學滬浙皖之優、揚江蘇之長,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鍛造長板、貢獻長板。要以高站位、大格局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做好溢出承接、產業配套、成果轉化等文章,更大力度相互賦能、共同發展。
履新兩個多月以來,安徽省委書記韓俊密集開展基層調研,多次強調了長三角一體化對安徽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5月17日,在安徽省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上,韓俊提出,要揚“創新活躍強勁”之長,做好加快創新要素高效集聚大文章,揚“制造特色鮮明”之長,做好深化產業鏈對接協作大文章。
橫跨上海江蘇的元蕩慢行橋(2022年7月3日攝)。新華社發
在5月25日召開的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創生態建設大會上,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指出,新征程上,抓好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抓牢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必須把強化區域創新協同擺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突出位置。“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要更好擔當使命,努力成為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陳吉寧這樣說道。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長三角三省一市逐步找準定位、認清優勢,并實現優勢互補、共贏共進。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今年的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三省一市也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對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謀劃、新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