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馬鞍山馬商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商食品)倉庫外,工人們正忙著為去骨雞爪產品打包,這些印著“脫骨俠”商標的包裹將發往全國各地。
“在上下游企業配套方面,有沒有什么需求?我們可以幫助就近對接。”在公司會議室里,市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何韜認真詢問企業需求。馬商食品總經理查焯介紹了企業發展規劃,與何韜就產業鏈對接方面進行了交流。一旁,企業法人代表、產品總監張勇談起前段時間參加的“采石會客廳”活動,仍是感激不已,“‘采石會客廳’真是幫了我們大忙!”
一次座談會帶來的“真金白銀”
說起來很奇妙,馬商食品與馬鞍山的故事要從一次散步說起。
馬商食品的主打產品是去骨雞爪,原先在無錫市設廠,和縣西埠鎮一家企業是其合作供應商。
2020年5月,經過一段時間考察,馬商食品決定在和縣租賃廠房經營。在選址期間,張勇和其他幾位合伙人在和縣街頭散步,無意間看到和縣綠色食品加工孵化園。在與園區對接后,他們決定入駐孵化園。
剛開始,馬商食品以線下銷售為主,但沒過幾個月就遇到“瓶頸期”,2021年夏季企業員工由180余人縮減至30余人。面對困境,企業負責人決定轉型做電商。經營模式的改變讓馬商的發展迎來巨大轉機。通過整合電商資源,企業銷量增至每天8000單,2021年底最高峰達到每天2萬單。銷量高速增長,讓企業面臨了產能與資金的雙重挑戰。
2022年3月,市企業服務中心了解情況后,協調多家銀行上門實地走訪調研。由于企業經營年限較短,也沒有閑置抵押物,無法滿足一般授信要求。郵儲銀行和縣支行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為企業制定了總授信金額為600萬元的授信方案,并在5個工作日內實現貸款發放。
基于業務發展需要,馬商食品計劃興建新廠區,總投資約5000萬元。2023年1月16日,張勇受邀參加了“采石會客廳”(綠色食品產業新春懇談會)活動。會上,他希望相關部門能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資金問題。市企業服務中心第一時間向市直部門反饋,隨后,市、縣兩級地方金融監管局主動聯系企業負責人了解相關情況,并走訪對接。
“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我們與郵儲銀行和縣支行再次合作,預授信貸款2500萬元,與一家商業銀行也在對接中,等新廠區證件辦理齊全、綜合樓項目可研報告修訂完成,他們也將確定貸款額度。”張勇表示,資金問題解決了,讓企業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
一套“組合拳”送來的人才團隊
除了資金需求外,馬商食品在“采石會客廳”活動中反饋的食品專業管理人才較為缺乏的問題,也得到了快速回應。
市企業服務中心積極協調人社部門上門提供服務。一方面邀請馬商食品人事總監加入市、縣人社企業服務QQ群、微信群,指定和縣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為該公司“企業用工管家”;另一方面,為馬商食品在市、縣專場招聘會中開通“綠色通道”,用一系列“組合拳”為馬商食品招引人才助力。2023年以來,馬商食品已招聘生產、質量、設備、財務和人事等方面專業人才7名,招工200余人。
“雖然員工增加了,但由于廠房受限,我們的產能還是跟不上訂單的增長。”張勇表示,原有訂單如果不能及時交貨,將影響企業后續的生產經營和市場信譽。
為了進一步提高產能,馬商食品計劃新建廠區,占地約50畝。“春節節后一上班,我們就收到了土地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的辦理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張勇說。
一個產業鏈帶來“雙贏”局面
如今,馬商食品發展勢頭迅猛,生產旺季每天出貨量達13萬單,企業產值從2021年的4000萬元增至2022年的2.6億元。今年前4個月企業產值達2.94億元,納稅820萬元,現在每天出貨量平均14萬單,今年產值有望突破10億元。
為解決馬商食品訂單激增這一“幸福的煩惱”,市企業服務中心通過走訪調研、牽線搭橋,“撮合”了馬商食品與徽湃食品、福來喜、德美惠等企業成功“牽手”,以合作生產的方式實現雙贏。
目前,馬商食品已與馬鞍山市域內食材、包材企業對接,供應商包括春雷佳業、十月豐食品、廚橋食品、南方膜業、太陽島等。配套產品的本地化不僅讓溝通交流更加方便,也讓供貨更加及時,進一步保證了產品質量,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非常感謝政府部門對企業的關心和支持。”張勇表示,“二期廠房建成后,我們將發揮帶動作用,引薦更多供應鏈企業落戶和縣,期待大家攜手共進。”
值得一提的是,每天超過10萬件的出單量讓馬商食品決定進一步“升級”物流服務。“我們已經和京東、順豐溝通,爭取建立分揀基地,讓物流速度更快。”張勇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舉辦“采石會客廳”系列活動80場,887名企業家、各行業代表參加,協調解決涉企問題467個。其中2023年舉辦“采石會客廳”系列活動27場,330名企業家、各行業代表參加,梳理、交辦、解決涉企問題201個。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做好服務企業的‘加法’,緊盯企業需求,第一時間排憂解難,以最大誠意、最優環境全力支持企業發展實現‘加速跑’!”何韜說。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