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
市教育局官方微信發布
關于校外教育培訓致家長的一封信
具體如下
各位家長朋友們:
您好!過重的校外培訓負擔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建議廣大家長朋友尊重孩子興趣愛好,理性看待校外培訓。為切實保障您和孩子的合法權益,如確需選擇校外培訓機構時,建議做到“一用五看”:
用“校外培訓家長端”APP
為實現校外教育培訓信息化全流程監管,保護學生家長合法權益,教育部研發了“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網址:https://xwpx.eduyun.cn/),合規的培訓機構均在平臺注冊并接受監管,同時,結合平臺開發了官方免費軟件“校外培訓家長端”APP。請廣大家長在手機應用商店或各主流應用市場下載安裝,通過APP查詢正規培訓機構名單,“掌上”辦理報名、付費、選課、消課、退費。
看培訓資質
培訓機構按照培訓內容分為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兩種類型。學科類培訓機構應同時具有教育部門頒發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和民政部門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教學、教研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書。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應具有科技、文化旅游或體育等主管部門頒發的設立核準書,并同時具有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的營業執照或民政部門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教學、教研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職業(專業)能力證明或教師資格證書。培訓機構的辦學許可證(設立核準書)和營業執照(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以及所有教學、教研人員相應證書,均應在機構顯著位置進行公示。
看培訓行為
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以“住家教師”“高端家政”“眾籌私教”、游學、研學、冬夏令營、思維素養、國學素養等名義開展學科類培訓,通過教育咨詢公司、文化交流公司、托管班、自習室等無辦學資質的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中小學在職教師開展校外有償補課,線下培訓機構通過即時通訊、網絡會議、直播平臺等方式開展線上培訓,均屬于違規培訓,請廣大家長予以抵制并向主管部門投訴舉報。
看收費標準
培訓機構收費實行明碼標價,培訓內容、培訓時長、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等信息均應在機構顯著位置公示。校外培訓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收費不得超過5000元。我市學科類培訓收費政府指導價為:10人以下班型為45元/課時·人次,10-35人班型為30元/課時·人次,35人以上班型為15元/課時·人次,每課時45分鐘。如有校外培訓機構超期超標收費,請您拒絕支付并向主管部門投訴舉報。
看培訓合同
家長在付款前,務必要與培訓機構簽訂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制定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訂版),仔細閱讀合同各項條款,詳細了解培訓項目、培訓要求、培訓收退費及違約責任、爭議處理等內容,避免可能出現的退費糾紛和風險。家長可采取線下簽訂合同的形式,也可通過“校外培訓家長端”APP線上簽訂。
看收費路徑
培訓機構收費實行指定銀行、專用賬戶、專項管理,各機構均應開設培訓收費專用賬戶,由主管部門進行監管。請家長務必通過“校外培訓家長端”APP將所有預收費繳納至機構收費專用賬戶,切勿繳納至機構其他賬戶或個人賬戶,繳費成功后切記索要正規發票,有效避免“卷款跑路”“退費難”等問題。培訓機構有義務主動公開其收費專用賬戶的開戶銀行、戶名、賬號等各項信息,請家長主動拒絕“私人轉賬”“私下交易”和培訓貸等行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馬鞍山市“雙減”工作
專門協調機制辦公室
2023年4月21日
我市已經開通了“雙減”工作監督舉報電話,當您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發現違規培訓行為時,可撥打各級教育、科技、文化和旅游、體育等主管部門電話進行投訴舉報(工作日8:00-12:00,14:30-17:30)。
“雙減”工作監督舉報電話
來源:馬鞍山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