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怎樣才能更高質量?如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貢獻更大“長三角力量”?
3月7日,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黨報推出聯動報道,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話一體化發展新路徑。
加快推進長三角制度一體化
——訪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
“長三角一體化”已經第五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以占全國1/26面積的土地、約1/6的人口,創造出全國1/4的經濟總量,擁有中國最龐大的城市群。
“通過這些年的探索與實踐,長三角一體化的內涵與外延日益豐富。”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注意到,一體化實踐已從最初有形的、基礎性領域,如打通斷頭路、環境群防群治,向著無形的、更高層次、更核心的領域逐步延展。
邵志清以長三角產業鏈中的上海作用為例,在全球化出現波動的當下,上海產業要素齊全、科研院所豐富,更應在“固鏈、補鏈、強鏈”中發揮關鍵作用,重點攻堅包括集成電路、創新藥和高端醫療裝備、智能制造裝備在內的標志性產業鏈。
去年疫情期間,物流不暢使長三角產業鏈、物流鏈出現“斷鏈”。“實現高質量高層級的長三角一體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邵志清表示,如果我們不能在營商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等制度層面實現一體化,那么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原先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很可能因故中斷,我們期待的要素自由流動變得更加困難。
在邵志清看來,制度一體化需要公共制度的共同制定和政府治理的相互協調,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內耗、降低區際交易成本,為打通要素流動與產業轉移通道提供機制保障。
此外,實現長三角制度一體化,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推動要素配置按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一旦資源在更大的范圍內加速流動,可以在這一過程中破圈、重組、進化,進而產生一體化的溢價”。邵志清期待,未來有更多高質量一體化舉措,期待以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實現“1+1+1+1>4”的效果,進一步讓中央的“大寫意”不斷演化為精細的“工筆畫”。
打造長三角地區綠色能源供給基地
——訪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董事長張乃文
“長三角地區GDP約占全國1/4,碳排放約占全國總量1/5,主要原因是自有能源匱乏,是我國一次能源主要輸入地。長三角作為具有較高創新能力與經濟活躍水平的地區,要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作出更多貢獻。”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董事長張乃文向記者表示,實施區域一體化綠色轉型戰略能夠助力長三角地區在繼續充當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同時,引領全國零碳轉型,能早于2030年完成國家碳達峰目標,為國家順利實現“雙碳”戰略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在可再生能源資源方面,長三角地區風能資源屬于第Ⅳ類資源區,太陽能資源屬于第III類資源區,開發潛力均有限。但是,江蘇鹽城在長三角地區具有相對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預測還有50吉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江蘇省委、省政府明確支持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張乃文建議在資源要素配置上聚焦,全力支持鹽城在沿海東沙島建設基于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制氫為主的海上綜合能源島,作為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的先行先試示范區,進而打造成為長三角綠色能源的供給基地。
另外,還要打造長三角區域“氫碳耦合”的綠色能源供給體系。近期,在臨近陸地海岸化工園區,利用綠氫結合碳捕集和生物質能進行“氫碳耦合”示范工程,建設百萬噸級綠色甲醇、綠氨和可持續航空煤油等高氫載量的綠色液態能源,初步建立長三角地區便捷的綠色液態燃料供給體系。后期,隨著成本優化,將建設液化氫的制備和配套的海上儲運設施,打造長三角地區最大規模的海上可再生能源液化氫供給體系。
以技術創新塑造競爭優勢
——訪全國人大代表、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張亞波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第五年,也是三花創立的第39個年頭,從山城新昌一家制冷配件廠起家,一步步成長為全球化經營集團。
“我們加快構建全產業鏈供應體系,減少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對外依賴度,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全國人大代表、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張亞波表示,目前三花在全球聘有研發工程人才3400多人,每年專利申報量在1000件左右,發明專利占比50%以上。
據張亞波介紹,目前,三花在全球設有9個主要制造基地和20多家工廠,其中,中國基地遍布浙江、安徽、江西等省份。早在2011年,他們就選中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建成三花工業園,現有三花自控、三花亞威科、三花制冷、艾爾達科技等主要成員企業,員工2000余人。張亞波說,安徽基地是三花全球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空調截止閥產品為例,三花的全球占有率在35%以上,蕪湖的產量約占全球的20%。
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早、發展快。張亞波認為,作為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長三角應加快政策供給和協同,推動創新要素、生產要素在更大區域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助力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創新突破。
此外,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張亞波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和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出臺長效激勵政策,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提高制冷家電產品能效標準水平,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進而引領全球制冷家電行業發展。
深化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合作
——訪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
新能源汽車領域競爭日趨激烈。長三角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如何搶抓機遇、迎接挑戰,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近日,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他認為,要發揮好滬蘇浙皖地區各自優勢,深化產業鏈合作,聚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整體升級。
近年來,奇瑞在新能源汽車生產、技術研發、人才引進等方面,與滬蘇浙的企業、院所開展了一系列合作。據尹同躍介紹,奇瑞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大學、安徽大學等高校積極合作,打造了技術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聯合創新研究院,共建基礎技術研究平臺、應用技術創新平臺、產業孵化應用平臺。
“長三角地區發展新能源汽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產業、政策、技術、市場。”尹同躍認為,“長三角車企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基礎、完善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良好的創新氛圍與人才資源,一方面加大關鍵技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創新,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加強產業聯盟合作、跨界合作和生態圈合作,創新產業鏈模式、交通出行模式、用戶服務模式等。”
圍繞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合作,尹同躍建議全面深化產業鏈合作,從上游關鍵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整車制造,再到下游的充電服務以及金融、租賃、二手車交易和維修回收等后市場服務,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滬蘇浙皖各有優勢,應聚力推動產業集群整體升級。”尹同躍建議,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大小企業應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共同推動產業集群的整體發展。
文字:解放日報 洪俊杰、新華日報 陳澄、浙江日報 沈晶晶、安徽日報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