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新的開始,預示著新的希望。
1月6日,一篇圖文并茂的《項目春節“不打烊” 留守工地過大年》報道,拉開了馬鞍山日報社2023年“新春走基層”活動的序幕。
《馬鞍山經開區蜂巢能源全力以赴抓生產、忙建設——“鉚足勁、加油干,力爭產值快翻番!”》《長江不夜城燈光璀璨迎新春》《兔年消費市場迎來“開門紅”》……一個月來,馬鞍山日報社全體采編人員堅持全媒體理念,深入宣傳報道全市上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動實踐、全力拼經濟的舉措成效、民生保障工作、春節文化年俗等,俯下身子“抓活魚”,一篇篇裹著鄉野泥土芳香的稿件、一幅幅來自一線場景的圖片,源源不斷地奉獻給讀者,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全力爭做“三高地、兩先鋒”,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到一線,觸摸新時代的脈動
新春佳節來臨前,全市各行各業的人們在逐夢路上,步履堅定,奮力奔跑,努力在時代的畫卷上描繪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1月12日7時30分許,朝陽升起,在寧馬城際(馬鞍山段)一分部省界段,已完工的現澆梁氣勢如虹。橋墩旁,大型機器轟鳴作業,工人們正在抓緊施工……通過深入現場采訪,與項目管理人員、建筑工人對話,記者劉小慶全面報道了寧馬城際(馬鞍山段)一分部項目部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的場景。
“信用貸款解了愁,地里長出‘希望傘’。”在當涂縣姑孰鎮靈墟村,菇農霍守貴家的菇棚上一副春聯引起了記者吳黎明的注意。隨著深入采訪,“靈墟村通過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鄉村產業發展引入金融活水”這一“新聞活魚”被他抓住,呈現到讀者面前。
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是新時代的新課題。1月9日,記者季晨辰帶著采訪設備來到花山區新風社區,真實記錄了“風警”隊伍為民服務的一天。1月29日,季晨辰又趁熱打鐵,深入礦內社區,在新春茶話會上和居民聊天,感受全省首批“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梧桐雅苑西小區的蝶變。
在《生意蒸蒸日上 生活有滋有味 上岸漁民贈送雨山區新年賀卡》的采寫過程中,記者張令琪看到了退捕漁民追求幸福的堅定腳步……
年年走、年年新,次次走、次次新,在一場又一場深入基層的采訪中,記者們把握時代脈搏,傾聽時代聲音,并用筆和鏡頭,將時代與命運的交響曲奏響。
走基層,見證不平凡的感動
基層是新聞工作者實現夢想的價值坐標和成長土壤。通過走基層,記者們目睹了最動人的追夢故事,見證了不平凡的感動。
“新春走基層”這出節日大戲,父老鄉親是最亮的主角,民生福祉是最熱的主題。在慈湖河體育公園,在此鍛煉的市民一邊熱情地拉著記者體驗陪跑墻等智能化體育設施,一邊動情地分享著走出家門就能鍛煉的幸福感。在花雨廣場,00后的馬鞍山姑娘朱婷婷和爺爺對市容市貌的改善豎起了大拇指。認真打掃的保潔員、姹紫嫣紅的花境、潔凈如新的座椅,都無聲地展示著“最干凈城市”的創建成效……
群眾的笑容讓人振奮,基層干部的奉獻令人動容。記者黃瑩來到和縣歷陽鎮太平村農業綜合產業示范園奶油草莓種植基地,探訪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作為村里的“領頭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小強一直思考著如何讓村級集體經濟壯大一些、村民們的腰包更鼓一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萬家燈火的美好圖景中,總有人在為你我守候。“哪有什么超級英雄,只不過是平凡人換了一身衣服、挺身而出而已。”這句話是記者吳衡在參加這次“新春走基層”活動中最深的感受。他說,只有真正走入基層,看過窗口加班加點的工作人員、除夕夜站在冷風里值守的消防員、捧著泡面過春節的120急救醫生,才能明白“歲月靜好”和“負重前行”的真正含義。
在路上,講好馬鞍山的故事
多年來,馬鞍山日報社堅持在推進媒體融合中錘煉“四力”,在深化“走轉改”中勤練“四力”,全力打造全媒體隊伍,講好馬鞍山故事。今年的“新春走基層”活動,延續“走轉改”傳統,大力倡導“短新實”的清新文風,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呈現形式,讓報道“動”起來、活起來,贏得了讀者的點贊。
“新春走基層”出發前,記者任德玲反復問自己:如何避免讓“新春走基層”成為單調重復的“四季歌”?思考后,她認為,通過筆端的文字將受眾“帶”進現場,新聞特寫是當仁不讓的“體裁擔當”。為此,在采寫《“我們志愿者只要代號,不需要名字”》一稿時,她下足了功夫,跟隨志愿者們上門為高齡老人送醫療物資、開展消殺工作、打掃室內衛生,現場感人的場景深深地印在腦海里,再“流”到筆尖下。
95后記者胡越去含山縣清溪鎮拜訪了省級非遺傳承人時澤雨。“在采訪中,我從時老的體態神情中,感受到了他對皖東大鼓的熱愛,我不禁想這是怎樣一種精神,可以一生執著于一種技藝的傳承,頓時心里升騰起對老人的深深敬意。”胡越表示,要學習時老幾十年如一日、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將熱愛傾注到崗位上、工作中。
“通過俯下身、沉下心的報道實踐,我認識到要采寫出好的新聞作品,離不開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的支撐。”記者余萍表示,2023年,自己將繼續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采寫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
馬鞍山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