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安徽省合肥市,天氣陰,科學島上,卻有一群人在“曬太陽”。
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轟鳴聲從小島西部的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裝置大廳內傳出。身著白大褂、頭戴黃色安全帽的科研工作者正圍著一個高11米的大“罐子”忙活。

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用來模擬太陽的核聚變反應,進而追尋人類的“終極能源夢”,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人造太陽”。
這個“太陽”剛剛結束一輪長達3個月的實驗,發現了新的物理現象,探索了長時間的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蒲腥藛T發現并證明了一種新的高能量約束模式,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和未來聚變堆有重要意義。此時,裝置內部及子系統的各項部件亟待調試、檢修。
“EAST如同一個‘磁籠子’,集成了‘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極端環境?!闭婵障到y負責人左桂忠一邊檢查著真空設備,一邊告訴記者,裝置的主機就是兩個真空腔室,“每次實驗,我們團隊一般都是率先入駐,最后離開?!?/p>
這個春節,左桂忠與真空系統團隊9位同事留守島上?!拔覀円S持真空室的真空狀態,同時進行內部件管道排水,檢測各部件的氣密性,為下輪實驗良好真空獲得及壁處理等工作做好鋪墊?!弊蠊鹬艺f,真空室內壁的清潔程度決定了等離子體的品質,分子級的雜質都不能放過,他們將通過高溫、放電等方式,對內器壁進行清理。
“我10年沒有回過老家過年了?!弊蠊鹬腋嬖V記者,他的愛人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夫妻倆常常因為工作錯過春節團聚的機會。
春節期間,EAST主機敞開“大門”,迎接檢修。對于裝置內部部件系統負責人訾鵬飛來說,忙碌即刻開始。裝置運行期間,雖然有強磁場約束,仍然會有一些“不聽話”的高溫等離子體逃逸,打在器壁上造成損傷?!拔覀円M快找到‘傷口’,進行修補改造?!宾i飛說。

這并非易事:主機內部環形的通道只容一人通過,四周的器壁布滿線圈、螺絲以及焊縫,“傷口”肉眼難見?!拔覀兺ㄟ^儀器仔細檢測后,針對情況制定完整的檢修方案?!宾i飛告訴記者,光是真空室65立方米的空間,處理可能要數月時間,“只有利用春節加班加點了”。
正是科研人員的廢寢忘食,才有EAST的好成績。近十年,這個“大家伙”先后創造“等離子體1億度電子溫度”“1.2億度電子溫度101秒等離子體運行”“1056秒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等世界紀錄,使中國站上世界核聚變能源研究的“第一排”。2023年,它將向著更熱、更持久發起沖擊。

59歲的阮懷楊見證著這一切。他是EAST實驗大廳的一名保安,成天圍著大“罐子”轉,實驗期間,要配合科研人員操作厚度近2米的3層安全門開關?!懊看螌嶒為_始的警報燈亮起,我也會激動、緊張?!比顟褩钫f,這個春節他繼續堅守崗位。
“120623”,EAST控制大廳大屏幕上記錄著“人造太陽”建成以來的實驗放電次數?!斑@個數字很快將繼續增長,新一年,我們陪著它,走好每一步。”左桂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