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手機傳張照片都要半小時,現在這信號一直是滿格的狀態,語音、視頻通話都非常流暢!”年關將至,談及村里的變化,合肥市廬江縣羅河鎮黃龍村村民陶滿祥欣喜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這可都要感謝我們村的‘指導員’啊!”
黃龍村風光圖。受訪者供圖
除了手機信號,讓黃龍村村民們感到欣喜變化還有很多:讓電風扇轉動起來都費力的電力供應,現在可以讓空調穩穩地運行;到了夜晚就漆黑一片的村路,正在有條不紊地建設路燈……
村民口中的“指導員”,源自合肥市推動鄉村振興的一項創新舉措。從2021年開始,合肥市委組織部從退出領導崗位的干部中選派一批有意愿去基層干事創業的人員到村任職,讓他們在農村廣闊天地發光發熱,助力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2022年5月,長期在合肥市委機關工作的司勝平作為“鄉村振興指導員”來到黃龍村報到。當時,有多個目的地供司勝平選擇,而他卻選擇了離市區較遠、經濟相對落后、條件比較艱苦的黃龍村。
上崗后,司勝平隨即開展走訪和調查研究,跑遍全村33個村民組的39個村莊,與村民、老黨員、老干部深入交流。手機信號弱、電力供應不穩定、村路缺少路燈等問題,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2022年7月,司勝平應邀去上黨課,聽課的學員中就有合肥聯通的部分黨員。在講到黃龍村的硬件設施落后,手機信號不穩定時,司勝平有感而發。臺下,合肥聯通相關負責人當場站起來表態,會后立刻向領導報告。很快,聯通和鐵塔就在黃龍村建設了兩個信號塔,并聯系其他運營商共同改善村中信號。
從繁華都市來到偏遠鄉村,司勝平覺得,一直以來,他都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之所以能夠幫助村里做成一些事情,是因為有黨和政府作為堅強的后盾,有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大力支持。”
春節臨近,司勝平(中)走訪群眾。人民網 趙越攝
“去年,在市、縣民政局的牽頭支持下,村部塑膠廣場、居家養老服務站提升、村部圍欄、古界碑亭等項目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合肥市民政部門領導還來到我們村,慰問困難群眾,調研民生保障及鄉村振興開展情況,并幫我們申報了千年古村落。”司勝平說。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自上崗以來,司勝平一直千方百計幫助村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目前,黃龍村“兩條路”、“兩條水渠”、籌建黃龍鄉愁博物館、增設路燈、“三化兩改”、民宿等重點項目正有序推進。
“明年,再來這里,黃龍村一定會更好!”司勝平向記者發出邀約,目光也愈發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