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條”實施以來,我市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動態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推動疫情防控由以防為主向治防結合轉變,全力防重癥、保健康,全力應對疫情高峰,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讓廣大人民群眾安心健康過好新春佳節。
全力以赴,儲備醫療資源提升救治能力
近期,面對疫情防控新形勢新任務,我市不斷加強醫療資源建設,增加救治資源,提升醫療救治能力,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全市發熱門診建設持續加強。全市22家二級及以上醫院全部開設發熱門診,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服務站共開設499個發熱診室,發熱門診保持24小時開診。
醫療資源儲備進一步完善。全市三級綜合醫院配備綜合ICU床位176張、可轉換ICU床位176張。市衛健委組織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786名醫務人員,參加省組織的重癥醫學專業培訓。市級完成會展中心亞定點醫院1080張床位的改造,三縣和博望區完成健康驛站提標改造為亞定點醫院建設任務。
全市急救能力快速提升。目前,全市救護車共144輛,新建9個基層急救分站并于1月1日全部投入運行,120急救分站達到22個,急救工作人員250多人。各縣區、園區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組建基層轉運專班,共配備了308輛轉運車輛,保障非急危重癥患者得到及時轉運。
同時,我市還及時調整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組、市醫療救治專家組、新冠病毒感染重癥救治專家組,統籌安排全市醫療救治資源。此外,全市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通暢,確保急危重癥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救治。
在疫情防控中,我市發揮特色優勢,成立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中醫專家組,對全市綜合醫院開展中醫救治巡診指導,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療新冠方面的特色優勢。
落實落細,做好重點人群醫療服務
當前,重點人群感染后發生重癥的風險依舊較高。全面落實落細重點人群醫療,成為筑牢保健康、防重癥防線的關鍵。
只有充分掌握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才能讓醫療服務更加精準高效。目前,全市已建立重點人群臺賬380976人。全面建立網格管理臺賬和重點人群健康狀況臺賬,累計開展隨訪和健康評估119.7萬人次,協助轉診1699人。全面完成重點人群健康服務保障告知書、紅黃色人群健康聯系卡“一書一卡”和每人3粒退燒藥的發放工作,健康聯系卡包含網絡包保責任人和家庭醫生聯系方式,做好兜底保障服務。各縣區、園區還提前啟動摸排工作,對返鄉人員做好臺賬登記,準確掌握健康狀況,做到落地即知。
我市先后印發《全市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馬鞍山市新階段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進一步優化養老機構疫情防控舉措。對全市120家養老機構5000余名入住老人和市福利院160余名服務對象進行全面摸排,實行“日報告”制度,動態掌握老人、兒童健康情況。建立了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救助管理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一對一”聯系機制,一旦發現感染情況,及時做好分類救治工作。
此外,廣泛開展社會宣傳引導,突出農村地區的公共衛生和防疫科普宣傳,引導群眾科學理性應對。
關口前移,讓更多醫療資源進村入戶
目前,“關口前移”是城鄉基層疫情防控的重點工作。
市、縣區兩級均成立了農村疫情防控工作組,加強部門聯動,統籌推進農村疫情防控工作。我市還印發了《關于加強農村疫情防控組工作的方案》《關于認真做好農村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包保責任的通知》,全面建立縣(區)包保鄉鎮、鄉鎮包保村、村包保戶的工作機制,建立常態督查和日報告制度。今年1月5日、6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疫情防控調研組來我市實地調研,對我市農村疫情防控中“底數清”“走得勤”“送得下去”“轉得上來”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全市上下努力,我市農村醫療服務能力保障得到較大提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解熱類、止咳類等藥物和抗原試劑儲備相對充足。35個鄉鎮衛生院已配備指夾式脈搏血氧儀727臺,390個村衛生室已配備指夾式脈搏血氧儀782臺,均達到配備要求。全市35家鄉鎮衛生院和1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設置了氧療區。
只有把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提升起來,確保應種盡種,全市的免疫屏障才會鞏固。市疫防辦及時印發《關于開展6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攻堅行動方案》《加強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實施方案》等工作方案,不斷優化接種服務措施,開設老年人接種綠色通道、接種專場,優化接種點布局,方便群眾就近接種。
下一步,我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有關部署要求,認真貫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落實落細“乙類乙管”各項措施,在省督導組科學指導下,著力提高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筑牢疫情防控基礎保障,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讓廣大人民群眾安心健康過好新春佳節。
記者 楊正文 通訊員 夏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