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作風建設,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人民群眾有期盼、市場主體有呼聲,安徽發展需要、社會穩定需要。
去年“新春第一會”,省委部署“一改兩為”,要求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堅持學黨史與辦實事相結合,以真抓實干作風辦好民生實事,以一流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確保經濟高質量發展及社會和諧穩定。
各地各單位迅速貫徹落實“一改兩為”要求,立即動起來、干起來。全省干部隊伍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氣質之變,敢于“同先進比高下”的志氣越來越足,敢于“對頑疾動真格”的骨氣越來越足,敢于“同自己過不去”的底氣越來越足。全省上下出現了新面貌、新變化,營商環境口碑更好,群眾滿意度更高,干部作風更實,各地抓發展、爭進位勁頭更足,為更好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點贊“一改兩為”,熱議推深做實“一改兩為”。
辦實事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省委部署“一改兩為”以來,各級黨員干部把群眾呼聲當作第一信號、群眾需要當作第一選擇、群眾滿意當作第一標準,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一點都不能差、差一點都不行,努力干到最好。“我們始終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省政協委員、安徽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謝瑞瑾表示,在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癥以后,該院通過五大措施,即統籌“大協調”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專班、服務“大擴容”提高發熱和線上門診接診能力、病區“大調整”滿足疫情發展形勢需要、人員“大調動”確保人力資源有效運營、物資“大調配”保障各病區順利運行,著力滿足群眾看病就醫需求,讓老百姓更切實感受到診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提升。
資料圖(程兆 攝)
“基層干部與人民群眾聯系密切,要積極架好黨群‘連心橋’,爭做為民服務的‘貼心人’,要帶著真情實感與群眾溝通交流,了解群眾所需所盼,確保我們‘干的事’精準對接群眾‘盼的事’。”省政協委員、六安市葉集區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坤深有體會地表示。他告訴記者,葉集區常態化開展“包村入戶”,黨員干部撲下身子、走入一線,聽民意、察民情、干實事,切切實實為群眾解決了許多以往想解決沒有解決掉的問題,干成了許多過去想干沒干成的事情。
為民辦實事,要真正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的事當家事,辦好讓群眾有感的事情。省人大代表、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朱浩發現,暖民心行動開展以來,我省各地公辦、民辦幼兒園根據實際情況,積極開設延時服務課程,有效解決了“家長接送難”問題,受到家長們的普遍歡迎。她認為,要推進“一改兩為”,不斷滿足群眾的新需求,如幼兒園在提供延時服務的過程中,要積極開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服務項目,重點保障孤兒及殘疾兒童、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讓更多家庭、困難群體直接感受到服務的貼心、暖心”。
硬舉措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
省委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把市場主體需求作為第一信號,全面部署“一改兩為”,制定實施“十做到”“十嚴禁”正負面清單,打出一套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取得了工作機制更加有力、市場信心更加提振、為企服務更加高效、干部作風更加優良、發展動能更加強勁的明顯成效。
“營商環境優,則市場活力強,營商環境好,則發展后勁足。”許多人大代表都表示,黨委和政府始終與企業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從市場主體角度去謀劃提升營商環境。對企業的合理需求全力做到,影響企業健康發展的堅決禁止,努力打造便利、公開、透明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讓企業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雨中打傘”的貼心。
資料圖(潘偉 攝)
各地各有關部門落實“一改兩為”要求,把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把企業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把服務企業的工作做在企業最關鍵、最急迫、最要緊的地方和時候。“優化營商環境,要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營造公平市場環境,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省政協委員、省財政廳廳長谷劍鋒表示。
“要真正重視企業、尊重企業、支持企業。”省政協委員、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韓永生說,去年,省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落實全省“一改兩為”大會精神,硬化措施,持續開展創優營商環境提升行動。市場主體準入準營和退出渠道更加暢通便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市場監管執法加大力度也更有溫度。
拉高工作標桿、堅持問題導向、樹立系統思維、健全落實機制,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受訪的代表、委員們表示,優化營商環境,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扛起的政治責任。各級黨委要加強領導,健全機制,持之以恒抓下去;各級政府要加快政務服務流程再造,讓程序從繁到簡、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從麻煩到方便、讓行政工作從低效到高效;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解決好不敢做、不會做的問題,奮力推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經濟高質量發展。
補短板力爭為民助企新成效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改進作風,持續深化“一改兩為”,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以實干實績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為民服務沒有終點,公交服務要提質升級,就要積極開辟新的公交線路,方便市民出行。同時,為保障老年人的出行安全,需要對公交站和公交車輛進行適老化改造。”省人大代表、馬鞍山市公交集團駕駛員劉霞,對于目前城市公交事業的發展感到振奮,“我們將繼續秉持公交優先理念,不斷提升公交服務水平,為市民的平安出行保駕護航。”
資料圖(李曉村 攝)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要著力補齊營商環境短板弱項。”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高曉謀表示,優化營商環境,要優化金融監管部門對普惠貸款的統計口徑和考核模式,加大金融紓困和信貸投放力度,拓寬抵質押物范圍,開發項目貸、設備貸等多種金融產品,擴大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項目貸款服務供給。聚焦土地、水電氣、能耗、環境容量等資源要素,堅持省級統籌和分級配置相結合,破除瓶頸,擴大有效供給。進一步加大助企惠企政策供給和實施力度,暢通重大項目要素保障“綠色通道”,鼓勵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有了營商環境的“綠水青山”,才能換來企業發展的“金山銀山”。
“為民服務還要做過細的工作,營商環境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一些差距,個別地方和干部還存在一些作風問題,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代表、委員們指出,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從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以抓鐵有痕的力度改進作風,忠誠盡職、埋頭苦干,努力把各項工作干成一流、做到極致,讓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