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市統計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博望區負責同志,圍繞我市“緊扣高質量、全力拼經濟”主題進行情況發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發布會通報了2022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2022年,是極具考驗、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扎實開展制造業三年倍增“突破年”活動,全市經濟運行穩定恢復、逐季好轉,交出了一份逆勢上揚的優異答卷,闖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
經濟運行回穩向好。2022年,全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大關、達204.9億元(除財政、金融、市場主體、環保等指標外,其余均為預計數)。GDP比上年增長4.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0%,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
統籌發展質量提升。2022年,全市扎實推進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建立企業“達產”“滿產”“超產”幫扶督導工作機制,工業經濟實現較快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5%;36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2個行業增長,行業增長面61.1%。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7.5%,比上年提升1.2個百分點。新增企業拉動作用較強,全市187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3.6倍,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3.6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賦能發展。2022年,全市聚焦十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雙招雙引”與企業培育雙輪驅動,加速推進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全市實施3.0版畝均效益評價,引導169戶低效工業企業轉型或退出。推出“標準地”改革2.0版,基本實現新增工礦用地“標準地”模式出讓全覆蓋。率先實施鑄造產能綜合評價,率先實施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為企服務“十”字工作法等一批改革推向全省。創新推進“農田四變”集成改革,探索耕地保護和多種糧、種好糧的新模式。
民生保障成色更足。2022年,全市始終致力于解民憂、紓民困、辦實事、暖民心。全年民生支出264.3億元,民生支出占全市財政支出比重83.2%。全力打響“立馬創業”城市品牌,充分實現創業帶動就業作用,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2.49%,保持在3%以下低水平。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扎實開展社會保險參保提質擴量行動,精準推進擴面征繳,不斷提升社保覆蓋面。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萬元,比上年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萬元,增長8%。
生態底色持續擦亮。2022年,全市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攻堅行動,91個“1+1+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整改。在全省率先建成運行“智慧環保”平臺。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78.6%;PM 2.5平均濃度34.6微克/立方米;在全省率先開展國省控斷面“一斷一策”水質提升攻堅行動和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排水管網排查,整治長江入河排污口1346個、農村黑臭水體15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00%;入選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當天的新聞發布會還通報了馬鞍山市2022年及2023年重點項目工作、2022年制造業三年倍增“突破年”活動開展情況以及博望區“緊扣高質量、全力拼經濟、融入長三角”有關情況。
記者 任德玲 鄔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