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凌晨,馬鞍山八十六醫院急診科“120”又出發了。
當涂縣城關老供電局宿舍區內有一患者發生抽搐,需要急救。當時,患者所住的小區沒有電梯,而家里也只有老兩口。為爭取搶救時間,“120”醫護人員只能用擔架,把老人從六樓安全抬到救護車上。
“抬著病人艱難地一步一步挪動,等到了救護車跟前,汗水早浸透了衣服。”“120”駕駛員戴超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們每天都是這樣高強度、超負荷地工作,就好像處在一個特殊的戰場,電話一來就趕緊‘上戰場’,而且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必須出發前往患者所在地,與時間賽跑,和病情競速。”
“120”是危急重癥患者的生命熱線,是極為重要的“生命通道”,被譽為群眾“生命保障線”。馬鞍山八十六醫院“120”是一個剛復站不久的急救站,復站以來,他們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生命、救治患者,受到廣泛好評和贊譽。
“遇到堵車或是去沒有電梯的小區急救,我們只能用人工把患者抬出來。每天的奔跑,讓我們真正地體會到選擇了‘120’,就意味著選擇了辛勞和奉獻,可是我們從不后悔。”“120”駕駛員李新慶說道。
危急重癥患者到來后,一場“與死神相爭、為生命護航”的戰斗又在急診科打響。該科主任芮元祥、護士長臧菊菊帶領科室全體人員沖鋒一線。疫情高峰時,芮元祥幾乎天天以科為家,吃住在科室,戰斗在科室,不停地搶救著病人。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與時間賽跑,與死神相爭,為病危患者帶來生機。
芮元祥告訴記者,人們經常把急診科“120”比喻成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因為這里是醫院的前沿陣地,這里的醫護人員白衣執甲,這里的戰斗隨時都會打響。
在急診科,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每位醫生護士都有數不清的加班記錄,可是幾乎沒人補休過!即使在節假日、休息日,也常常不能和親人團聚,他們堅守在崗位上,奔走在病房里,去護理更需要溫暖的人。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伍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