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今年以來,全省100多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在持續優化企業投資環境的同時,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特色化、集群化發展,使園區經濟在提質擴量增效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這幾天,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區的安徽巡鷹新能源集團公司剛剛完成了動力電池基地的設備安裝,進入試生產階段,而從廠房建設到設備進場,這家公司只用了5個月時間。得益于新站高新區持續優化審批流程、實施標準地改革和完善產業鏈條等有力舉措,企業的新建項目不僅做到了拿地即開工,還依托當地日益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建設過程中就接到了來自下游企業的大量訂單,實現了建成即滿產,預計今年的產值將突破20億元。
安徽巡鷹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營銷中心 總監 王趙海
跟上游的電芯廠家,我們可以提供技術上的交流,跟整車廠來說,我們也可以有一個供給的關系,進行電池回收,最終到材料端口,形成一個閉合的產業鏈。
把主導產業培育作為園區發展的“主引擎”,這兩年,合肥新站高新區正持續加大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等優勢主導產業的培育力度,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產業鏈和市場對接上積極搭建平臺,推動創新、人才等各類要素向園區企業集聚。今年前10個月,園區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了325億元以上,增速位列全省開發區第三。
合肥新站高新區經貿發展局 副局長 王亞偉
做好不同層級企業的培育,包括高成長性企業、小升規的提級,聚焦我們的經濟發展勢能,全力以赴去推動經濟的持續向好,實現體量和質量的雙躍升。
當前,全省100多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在加快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加強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的同時,還立足各自實際情況和資源稟賦,提升畝均效益,推動產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其中,位于蕪湖市的繁昌經開區就通過“騰籠換鳥”等方式完成了產業結構升級,并以大健康、智能裝備等產業為主導,采取“專班+專員”等打法,推行項目審批承諾制,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在營商環境和產業集群優勢吸引下,扎根園區十多年的同福集團今年又投資了20多億元,新建同福中央廚房及配套大健康產業園,預計年銷售額將達到10億元以上。
安徽同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王紅武
簽約之前,經開區就成立了專班,專人對接這個項目的所有工作,工作效率方方面面的一種創新,也推動了企業市場的發展、產品的發展、研發的發展。
安徽省繁昌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副主任 彭定初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營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在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示范帶動強的項目上下功夫,著力打造由單點到集群的產業發展生態。
為使園區經濟提質擴量增效,在合肥都市圈開發區,這里正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打造引領性產業集群,充分發揮核心支撐作用;蕪湖、銅陵等長江沿線城市在建設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的同時,引導鋼鐵、有色、汽車等產業向新材料、工業機器人等產業鏈高端延伸;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通過發揮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資源優勢,重點承接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食品加工、電子信息等產業,提升開發區承載能力。
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處 四級調研員 田皓潔
指導各開發區綜合考慮各自的比較優勢、產業基礎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完成新一輪主導產業優化調整,推動開發區規模質量持續提升、產出效益不斷提高。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特色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開發區實現經營銷售收入4.79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2.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8100億元,同比增長10.5%。
安徽省經濟研究院地理信息所 所長 張貝爾
聚焦兩到三個主導產業,強化開發區產業之間的協調聯動和配套,放大產業集群集聚的效應,實現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范圍之內推動發展質量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