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總體情況
02議案辦理情況
武林威代表領銜提出
第18號《關于推動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的議案》
耿琴代表領銜提出
第21號《關于加快推動我市產業承接升級,創新做好產業布局的議案》
張雪松代表領銜提出
第76號《關于建設綠色智造產業帶,打造沿江綠色經濟長廊的議案》
三件議案并案辦理,由市委副書記、市長袁方,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化鋒領銜,市經信局主辦,市發改委等協辦。
主要辦理情況:
一是出臺《馬鞍山市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制定招商引資“賽馬計劃”,建立健全“七未”項目周調度機制和項目全要素保障協調推進機制,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今年1-10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幅24.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幅45.8%,均位居全省第1位。
二是緊盯重點項目,強化要素保障,累計清理閑置低效用地5.9萬畝,出讓“標準地”1.5萬畝。開展鑄造產能綜合評價和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簽訂退出協議107戶,涉及產能132.2萬噸,倒逼7戶高耗低效企業轉型或退出。
三是出臺《馬鞍山市服務業“鍛長補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編制《馬鞍山市物流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成立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明確一體化協同發展重點合作事項清單,全力推動城市客廳、滬武互通等征遷項目攻堅掃尾。
四是推動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完成35條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實現生活垃圾分類達標排放,實施雨污管網分流及修復改造,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實施“五大森林行動”,提升長江沿岸區域保護能級。
五是推進馬鋼智園園區創建3A級旅游景區工作,推薦馬鋼“綠色鋼鐵”主題園區申報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備選單位。
曹化根代表領銜提出
第2號《關于馬鞍山更好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的議案》
洪立榮代表領銜提出
第5號《關于進一步弘揚凌家灘文化的議案》
仝婷代表領銜提出
第16號《關于建設煙墩山遺址公園的議案》
陳部明代表領銜提出
第41號《關于加強和縣猿人遺址保護利用的議案》
古媛媛代表領銜提出
第53號《關于統籌建設紅色文化基地的議案》
五件議案并案辦理,由副市長闞青鶴領銜,市文旅局主辦,市發改委等協辦。
主要辦理情況:
一是推動“長江不夜城”、山水實景演出等項目落地,引進采石磯主題光影秀項目,豐富夜間文旅消費新業態。
二是積極爭取省級支撐力度和要素保障,進一步弘揚凌家灘文化,規劃遺址保護,累計投入資金10.5億元。啟動和縣猿人遺址保護條例編制工作,上報和縣猿人遺址安防工程計劃書。煙墩山遺址公園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正式開放。
三是統籌紅色文化基地建設,將礦內日式建筑、馬鋼九號高爐等歷史建筑納入《馬鞍山市城市紫線規劃》,列為中心城區重點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徐紅群代表領銜提出
第15號《關于減負保質,落實教育”雙減“政策的議案》
夏詠梅代表領銜提出
第4號《關于建立全市家庭教育指導體系,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的議案》
兩件議案并案辦理,由副市長闞青鶴領銜,市教育局主辦,市公安局等協辦。
主要辦理情況:
一是加大教科研力度,深入學校“推門聽課”,打造“名師在線課堂”,首期初中階段9個學科419節課程已全部上線。
二是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等五項管理的實施意見》,加強考試管理,統籌作業總量。
三是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進行輔導答疑,拓展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共推出182項課后服務課程資源,助力形成有特色的“第二課堂”。
四是探索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度,進一步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將課后服務參與情況與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結合。
五是統籌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建設,常態化開展“萬名教師訪萬家”大走訪,定期舉辦家庭教育活動,構建家校共育體制。
六是強化督導考核,組織責任督學定期到校督導。
黃海瓊代表領銜提出
第55號《關于加快建設城市快速通道的議案》
汪文泉代表領銜提出
第1號《關于繼續打通主城區至博望-溧水的快速通道,構建新型功能區與主城區互聯互通的議案》
馬偉武代表領銜提出
第58號《關于提高市區道路通行效率的議案》
趙亞兵代表領銜提出
第85號《關于提高馬鞍山市與當涂縣通行效率的議案》
四件議案并案辦理,由副市長秦俊峰領銜,市交運局主辦,市發改委等協辦。
主要辦理情況:
一是打造城際快速環線,深入推進G205外遷及S442東延項目謀劃,S205圍烏路雨山區、博望區段計劃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規劃實施通過向濮路實現圍烏路與九華路之間的通道銜接,將明珠路東延項目納入全市國土空間規劃。
二是制定寧馬城際鐵路建成后通行改造方案,啟動湖東南路快速化改造論證,提升中心城區與當涂縣通行效率。完成湖東路快速化改造方案,謀劃湖北路過江通道與葛羊路銜接的北部快速路網方案和九華路過江通道項目,打造我市一江兩岸互聯互通的“核心內環”。
三是進一步提高交通信號燈智慧化應用程度,對城區已建成交通信號燈,全天分時段進行信號控制,大力推廣綠波干線協調運用,緩解交通壓力。
03重點建議辦理情況
金權揚代表領銜提出
第42號《關于推動馬鞍山綜保區跨境電商產業加快發展的議案轉建議》
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化鋒領銜,鄭蒲港新區主辦,市經信局等協辦。
主要辦理情況:
一是與安工大等六所高校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推薦企業進校授課,扶持鼓勵雙創基地學生聯合本地工廠開展跨境電商孵化創業。累計培養實習生221名,對接創業意向學生49名。
二是上報綜試區建設方案中有關綜保區跨境電商發展部分的內容,積極做好跨境電商相關工作。1-9月,全市跨境電商實績企業43家,完成跨境電商貿易額10.9億元。
三是開展物流通道及成本研究,引導本地及周邊企業利用區港聯動物流通道。對接知名跨境電商物流企業,積極開展空運、海運業務及貨代企業合作。建設跨境電商物流樞紐中心,引進和培育一批物流供應鏈服務企業,打造多元化跨境物流體系。
四是提升企業服務能力,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有效防范試驗風險,推進跨境電商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產業高端化和治理創新化。
丁正良代表領銜提出
第11號《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電動車管理的議案轉建議》
由副市長程彰德領銜,市公安局主辦,市文明辦等協辦。
主要辦理情況:
一是大力推進電動車交通安全宣傳,開展“戴頭盔、安全行”主題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市民駕乘電動車安全文明出行意識。
二是設立電動車登記管理辦公室,加強業務監管,提高登記行為規范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登記上牌各類電動車60.8萬輛,登記上牌率98%。
三是常態化開展電動車道路交通違法行為集中整治,累計查處電動車各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23.5萬余起。
四是對帶牌銷售點違規銷售問題開展檢查,強化電動自行車違法停放綜合治理和消防安全管理,加大共享電動車企業監管。
汪郁芳代表領銜提出
第76號《關于加快推進托育服務機構建設的建議》
由副市長闞青鶴領銜,市衛健委主辦,市教育局等協辦。
主要辦理情況:
一是科學規劃托育機構建設。對新建和正在建設的城市居住小區,做到與住宅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對老城區和無托育服務設施的已建成居住小區,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個托位標準建設托育服務設施。
二是做好托育服務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銜接,提高嬰幼兒食品質量與安全水平,培養科學喂養行為習慣。
三是加大托育服務資源統籌力度,推進托幼一體化和非營利性托育機構建設,加快托育機構多元化發展。
四是開展托育服務從業人員培訓,依法逐步實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建立激勵機制,保障托育服務從業人員薪酬待遇。
五是嚴把托育機構準入關,加強收費制度監管,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
丁正良代表領銜提出
第12號《關于大力推進我市城鎮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議案轉建議》
由副市長左年文領銜,市住建局主辦,市財政局等協辦。
主要辦理情況:
一是進一步規范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條件和流程,保障大多數人的權益,讓增設電梯需求更易實現。發揮社區便民服務作用,簡化業主申請資料,進一步壓實設計單位責任,避免建設過程中激化矛盾。
二是成立馬鞍山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服務中心,為全市居民提供增設電梯的政策咨詢、流程指導等服務。截至目前,服務中心累計發放增設電梯意愿征集表400余份,踏勘單元現場300余個。
三是進一步明確資金的適用范圍、補貼標準等,為增設電梯的建設者提供政策依據。
四是積極引導廣大居民加強鄰里溝通,促進互諒互讓,讓異議業主能理性認識到增設電梯的重要作用,解決分歧,達成共識。
王彥代表領銜提出
第65號《關于持續推進馬鞍山市生活垃圾分類的議案轉建議》
由副市長左年文領銜,市城管局主辦,縣區政府協辦。
主要辦理情況:
一是出臺《馬鞍山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編印市級生活垃圾分類規范標準,建立市領導分片包保督查制度,成立工作專班,統籌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二是印發《馬鞍山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宣傳方案》,在馬鞍山日報推出“開展垃圾分類、共享綠色生活”專欄,刊發專訪文章30余篇。拍攝垃圾分類宣傳片,推送垃圾分類公益廣告89期次。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成立垃圾分類志愿者宣教團,大力營造社會氛圍。
三是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成集中投放點343個、覆蓋小區180個、服務居民9.6萬戶。全市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黃興學代表領銜提出
第35號《關于高質量推進蔬菜產業發展的議案轉建議》
由副市長夏迎鋒領銜,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市鄉村振興局等協辦。
主要辦理情況:
一是深入推進“質量品牌升級工程”,創建市級及以上蔬菜標準園83家。推廣應用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減少農藥化肥投入,提升蔬菜畝均效益和產品質量。
二是加強農產品物流交易平臺建設,建成當涂華東農產品物流園等交易集散中心。支持農產品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共建長三角3小時鮮活農產品物流圈。
三是推進和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建成長江中下游地區最大的蔬菜良種繁育和種苗生產供應基地,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核心區。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創建科技創新平臺7個、技術推廣服務平臺6個。
四是充分發揮融資擔保體系作用,推動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助力蔬菜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