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推動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市生態環境戰線干部職工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馬鞍山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作為一座資源型、重工業城市,受傳統產業布局和資源因素、歷史因素的影響,馬鞍山產業結構長期偏重,一度讓生態環境承受巨大壓力。我市迎難而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監督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之快前所未有。
“作為一名環保一線工作者,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將認真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笔猩鷳B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科長汪梅花表示,將加強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強化揚塵污染與秸稈焚燒問題管控,有效應對污染天氣,不斷改善我市空氣質量,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為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著力改善水環境質量,我市積極開展地表水環境質量提升攻堅行動,完成全市 21 個國、省控斷面“一斷一策”水質提升方案編制,全面推動我市水環境治理措施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市 10 個國控斷面水質均值達標率、優良比例均為100%,3個縣級及以上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建設美麗中國,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更需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程平看來,推進水環境治理,要聚焦河岸同治,統籌兼顧,疏堵結合,推動治理工作從治標向治本轉變,從末端向源頭轉變。程平說,近年來,我市水環境質量已得到明顯改善。下一步,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持統籌謀劃、精準施策、水岸同治、標本兼治,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森林作為重要的生態屏障,一直是生態修復的重點。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已建成以濕地及候鳥等野生動物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濕地自然公園、森林自然公園以及自然與人文并重的風景名勝區自然公園 4 種類型的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7 處。
目前,全市現有林地面積約118萬畝,濕地面積近 100 萬畝,風景名勝區等自然保護地面積超40萬畝,林業生態用地面積約占全市國土面積的近 40%。初步統計,全市野生動物分布約有 230 種,包括東方白鸛、丹頂鶴、長江江豚、穿山甲、小靈貓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現有野生植物153種,包括水杉、中華水韭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
“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擎旗奮進,勇毅前行,全力做好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保護修復等林業生態保護工作?!笔辛謽I局自然保護管理科負責人陳鵬表示,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一江清水哺育著各類水生生物。自 2019 年 7 月在全國率先實現長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以來,我市堅持以法之名、嚴守鐵令,不斷完善長效執法監管機制,持續加強亮劍執法,保持嚴打高壓態勢,織牢制度保障網絡,矢志“守護好一江碧水”。
“長江馬鞍山段重點水域禁捕秩序總體平穩、有序、可控。我市江段漁業資源較禁捕前增加了一至兩倍,基礎魚類豐富,長江江豚‘微笑’歸來?!笔袧O業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崔圣夏介紹,經安慶師范大學動物科學院長江江豚觀測組專家評估,初步判斷長江馬鞍山段江豚共有 15 頭至 19 頭,分別在長江鄭蒲港、烏江、薛家洼、太平府水域嬉戲覓食。
“長江十年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大戰略部署?!贝奘ハ谋硎?,自己將深刻認識長江流域禁捕退捕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和同事們繼續以釘釘子精神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每個環節,筑牢長江生態屏障。
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2022年,當涂縣投資1.18億元進行姑溪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建設,重點實施水環境整治提升、礦山生態修復、鄉村生態屏障提升、濕地和植被恢復、水禽棲息地恢復等生態保護修復。
“目前,工程已動工建設8個子項目,預計竣工后可修復濕地 470.16 畝、治理河道 22.4 千米、整治岸坡 117 畝、修復礦山 4.08 畝。”當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災害防治股股長芮斌表示,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扛起生態修復工作重任,加快推進當涂縣姑溪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電力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和先行產業,受資源稟賦的影響,煤電在我國的能源應用和電力生產中都占據主導地位。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引下,規劃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至關重要。“作為電網工作者,我們將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保障新能源公交車運營,服務私家新能源汽車便捷充電,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充電站建設。”馬鞍山供電公司綜合能源分公司主管梅田說。
梅田介紹,目前馬鞍山供電公司綜合能源分公司已基本完成馬鞍山區域內4個高速服務區 32 個快充樁的改造升級和 6個公交充電站80個充電樁的新建,正推進10 個城市充電站 41 個充電樁的新建。梅田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承擔社會責任,全力助推能源低碳轉型,在現場勘查、可研設計、設備選型、組織施工等方面進行調研商討,結合充電樁分布位置,不斷提升供電服務品質,加快充電設施建設,推進車、樁、網協同發展,以精準施策破堵點、惠民生,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徐丹丹 彭彩梅 陶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