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保障特困群眾看病有底氣
“收縮壓108mmHg、舒張壓72mmHg,血壓正常。心肺沒有雜音,也很正常。冬季在家多注意保養,有什么情況就立刻給我打電話。”12月9日,肥東縣眾興鄉聯合村村醫宇世龍主動上門,來到特困供養人員許家福家中,為出院不久的許家福進行身體檢查。
49歲的許家福從小患有神經纖維瘤,右腿截肢,喪失勞動能力,成了村里的“五保戶”。今年8月、11月,許家福接連兩次在省城三甲醫院進行了大型手術,花去醫藥費十多萬元。
拿著厚厚的藥費單據,許家福告訴記者,好在有政府資助參保,自己沒花一分錢,就享受了醫保報銷政策,兩次手術報銷了97%的費用,個人只繳納3000多元醫藥費,“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特困群體看病有底氣”。
為防范困難群眾因病返貧致貧,肥東縣積極落實和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重保障制度,梯次減輕參保居民醫療費用負擔,最大程度減輕困難群眾就醫壓力,防范因病致貧返貧,鞏固醫保脫貧成果。2021年10月以來,該縣試點實施特困人員醫療保障和健康服務工作,特困人員參保個人繳費部分由醫療救助資金全額代繳,對動態新增特困人員允許中途參保,實行“先登記參保、后補助繳費”,確保特困人員應保盡保。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醫療保障是重要一環。去年年底,我省出臺了《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調整健康脫貧綜合醫療保障政策,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統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常態化保障平穩過渡,在堅持醫保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的同時,增強對困難群眾基礎性、兜底性保障。
“統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增強基本醫保保障功能,提高大病保險保障能力,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確保困難群眾就醫負擔大幅減輕,有效防范因病致貧返貧,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揮著重要作用。”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汪和平表示。
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共資助農村特困人員、低保對象、監測對象參加居民醫保229.91萬人,實現應保盡保;全省農村特困人員、低保對象、監測對象共發生住院費用73.42億元、門診慢特病費用29.89億元,三重制度綜合支付比例分別為86.13%、89.51%。
家庭醫生 當好群眾健康“守門人”
“不僅是醫保報銷,平日里,我們還進一步加強了特困供養人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狈蕱|縣醫療保障局醫保管理科科長周良義告訴記者,通過將健康管理關口前移,從源頭抓好疾病預防控制,肥東縣正努力通過家庭醫生為簽約群眾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醫療服務。
“對每位特困供養人員,我們村醫一年提供至少4次上門服務?!贝遽t宇世龍表示,通過采用“1+1+1模式”,即一個村醫和一個鄉鎮衛生院醫生一起照料一戶家庭,除了平時上門給特困人員量血壓、測體溫、聽心肺等,他們每年還會安排特困供養人員到鄉鎮衛生院進行一次體檢,包括血壓血脂、肝腎功能、B超等多項檢查。
“目前,眾興鄉特困人員大約有140多戶,其中需要上門服務的特困人員有十幾戶,多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和身患重癥的病人。”肥東縣眾興衛生院院長汪圣道告訴記者,家庭醫生通過定期走訪,了解特困人員病史,熟悉特困人員各項需求,也和他們建立了信任,成為農村特困人員的健康“守門人”。
肥東縣還建立特困人員醫療保障和健康管理信息登記表,內容涵蓋特困人員身份信息、健康狀況信息、慢性病信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供養狀況、常住地信息等,全面摸清特困人員底數和健康狀況,協助異地常住人員做好異地就醫備案。
為確保農村困難群眾看病有“醫”靠,我省落實脫貧人口大病專項救治“應治盡治”和慢性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簽盡簽”精準幫扶舉措,累計救治34種大病患者31.86萬人,簽約服務重點慢性病患者54.16萬人。持續提升農村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強化鄉村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2021~2023年連續投入資金1億元,完成5049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累計達標建設村衛生室和社區醫療衛生機構12010個;實施村醫隊伍建設三年行動和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百千萬”工程,連續2年開展“萬醫輪訓”,累計培訓村醫近5.3萬人次。截至目前,全省在崗村醫3.78萬人,每個行政村至少有1名合格村醫。
醫療救助 構建返貧致貧“防火墻”
家住肥東縣長臨河鎮虹光社區的特困戶吳大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疾病,而且常年一個人生活。社區醫保專干知道吳大爺的情況后,多次上門宣傳政府對特困供養戶的無門檻醫療救助等保障政策。最終,吳大爺放心前往醫院住院治療。今年,吳大爺的診療費已逾4萬元,基本醫保報銷2.9萬元,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再報銷近1萬元,個人實際支付僅1000多元醫療費用。
醫療救助,對于緩解困難群眾醫療負擔,防范因病返貧致貧具有重要作用。我省積極推動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印發實施《安徽省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若干舉措》,做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截至2022年9月底,全省特困人員、低保對象等重點救助對象230.81萬人穩定參加基本醫保。醫療救助基金支付特困人員、低保對象等醫療費用20.13億元,重點救助對象合規醫療費用救助比例達到77.28%,達到不低于70%的目標要求。
“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關鍵要建立長效機制?!蓖艉推浇榻B,省醫保局與省鄉村振興局建立聯動監測機制,及時監測預警困難群眾返貧致貧風險。每月10日前,鄉村振興部門提供在冊的農村低收入人口信息,醫療保障部門將核對過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參保情況以及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支付后,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超過1.5萬元的低保邊緣家庭成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超過3萬元的其他脫貧人口及普通參保人員信息,推送給鄉村振興等部門,鄉村振興部門組織基層組織做好參保動員和監測識別。
困難群眾在認定救助對象身份前,當年內發生的醫療費用,可向當地醫保部門提出救助申請,由醫保部門負責核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報銷費用情況,對個人自付的合規費用給予追溯救助。對因病致貧的重病患者依申請落實醫療救助待遇。
汪和平表示,省醫保局將繼續深化“醫保政策宣講進基層”活動,加大醫保政策宣傳力度,引導農村低收入人口、基層組織以及社會各界了解醫保政策。同時,加強與民政、鄉村振興、數據資源等部門溝通協調,進一步暢通部門間數據資源端口,實現救助對象信息動態核查、共享。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動態納入救助范圍,做好分類資助參保和直接救助工作,確保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持續穩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范圍,及時享受各項醫療保障待遇。
(記者 范克龍 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