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進位于當涂經濟開發區的馬鞍山自然汽車零部件公司生產車間,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師傅們正在全神貫注地操作著各種機械,大家各司其職、配合默契,呈現出一派紅紅火火的生產景象。
“公司生產的精密塑料件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和家用空調等領域。自2013年來到馬鞍山,公司一直租用廠房,由于各種原因,前前后后搬了三次‘家’,這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多大呀!”公司總經理許林軍說。
近幾年,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訂單量激增,原先租用的廠房已無法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生產需求,成了制約公司發展的瓶頸。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當涂經開區對園區低效企業、低效用地、閑置廠房開展詳細調研,主動對接、牽線搭橋,破解企業用地難題。
“今年4月份,我們終于拿到了轉讓的土地,面積超12畝,有了自己的廠房、倉庫,解決了多年來的心頭大事。”許林軍介紹,自從有了新土地、新廠房,公司采購了10多臺加工設備,預計今年銷售額將實現翻番,突破8000萬元,“今年夏天,我們又通過‘騰籠換鳥’拿下了斜對面20畝左右的土地。”
在用地指標日趨緊張的背景下,一邊是部分企業找不到合適的地塊擴大發展,另一邊則是少數閑置廠房得不到合理利用。為此,當涂經開區全力盤活閑置低效土地,進一步加大“騰籠換鳥”力度,使閑置土地得到高效利用,也讓企業實現涅槃重生。
“由于多方面原因,原先的企業經濟效益未達到入園協議要求,出現部分土地、廠房閑置,企業畝均效益評價曾一度處于C類。”當涂縣經信局畝均辦主任沈海燕介紹,經過這次轉讓后,企業進入了兩年的“提升期”,現在企業發展良好,預計再次評估時,企業的畝均效益評價將達到A類。
一次紅娘牽線,雙方合作共贏。這背后,是我市大力開展閑置用地、低效用地和“爛尾樓”全域治理攻堅行動的堅定舉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市將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增存掛鉤”機制,多措并舉,進一步加大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處置力度,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優化存量建設用地配置,以抓落實的實際行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見效。
為進一步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此前,我市正式印發《馬鞍山市閑置用地、低效用地和“爛尾樓”全域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計劃利用三年時間集中開展閑置用地、低效用地和“爛尾樓”全域治理攻堅行動,明確到2024年底,全市工業用地畝均效益、畝均稅收明顯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全面提升,重大項目用地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開展閑置用地、低效用地和‘爛尾樓’全域治理攻堅行動,既是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也是實現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的有力保障。”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發利用科負責人王中看來,在攻堅行動的具體過程中,要落細落實落嚴底數清單、任務清單和銷號清單“三大清單”。
明確責任時限和處置目標,制定“一地一案”“一宗一策”處置措施,全力完成處置工作目標任務;逐宗核實批、供地矢量數據庫及遙感影像,查清批而未供土地底圖、底數,確保線上線下數據一致、數圖一致、直觀再現;建立領導包保、部門協同、定期調度、督查通報等制度機制,為工作開展提供可靠保障……一項項舉措齊頭并進,確保攻堅行動取得實效。
據了解,2022年,全市計劃清理各類用地2.57萬畝,盤活工業低效企業160家。截至目前,已完成清理處置2.56萬畝,已盤活工業低效企業132家。下一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保護優先、節約優先”的工作方針,全力激活土地資源要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助推我市經濟社會向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邁進。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彭彩梅 張銳